本篇文章1433字,读完约4分钟
本报记者陈瑜
4月23日,盛大阅兵活动在青岛举行,中国海军新型核潜艇等32艘舰艇接受检阅。
核潜艇的心脏是核动力装置,核动力装置的核心是核反应堆,所以核反应堆被认为是核潜艇心脏的心脏。
在正在进行的壮丽的70年奋斗新时期随着中核集团的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科技日报记者进入了负责第一代核潜艇核动力研发的实验基地。
1958年,中国启动核动力潜艇工程项目,毛主席曾豪言壮语:核潜艇,要出一万年!
1965年8月,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正式开始研制。
1962年,中国核潜艇的第一代总设计师彭士禄开始主持潜艇核动力装置的论证和主要设备的前期开发。
仅仅是模糊的外国核潜艇的5张照片和玩具模型,关于我国核潜艇建设的知识几乎接近于零。 要开发核潜艇,光靠热血是不够的。 我国核潜艇全靠四个字:自学。
那时,研究室里很多人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而且不是核专家。 彭士禄和其他几位留苏同事当老师,开设了核反应堆等5门专业课。 研究室的很多人只会俄语,外语资料多为英语。 彭士禄一边组织大家学习英语,一边看着与各自专业相关的英语资料。 经过两年的努力,所有机房基本都过了英语阅读关,同时明确了国外核电站、核动力装置的基本情况。
1965年,彭士禄进入四川大山深处,主持核动力装置的论证、设计、试验和运行。
因为等级原因,他当时被任命为核潜艇工程的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的岗位空缺。 由于当时有多家业者摸着石头过河,因此针对问题点产生了分歧。 这个时候,特别需要有一位能够汇集大家的智慧和意见进行决定的总师。
在进行核反应堆一回路压力设计时,最初的方案中,设计者提出将参考当时苏联列宁号核动力船舶的设计资料的主要参数设定为200个大气压。
为了得到比较合适的数据,有两种想法:一种是叠加法,将各种不明因素叠加放大以确保安全。 缺点是得到的数据会变得非常大。 一是统计法,是综合平衡中可能出现的不明确因素,但这一途径对决策者的技术掌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200个气压的数值,参与核潜艇初期设计的反应堆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永茂很理解设计人员的苦衷。 因为核潜艇是高密度工程,当时处于特殊的年代,很注意大家的工作。
200气压的话,意味着冷却水温度压力很高,但是当时我国不用说核装置,就连汽轮机也只有90气压。
在彭士禄的主持下,最终200个气压降到了某个低值。
他不迷信国外的数据,如果当时头脑发热,我想至今也无法设计。 周永茂说。 后来苏联也证明了这个数据有错误。
由于从来没有经验,所以反复分析研究,彭士禄提出为了确保核潜艇的持续航行,要建设一堆和海上环境条件一模一样的陆地模型进行模拟。
为了保障设备的运行,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院高级工程师高星斗和同事们掌握了过硬的本领。
客舱中有300多个阀门,管道分三层配置。 高星斗回忆说,在考试中眼睛被黑布遮住,命令触摸哪个阀门时,考生必须在5分钟内触摸。 考试的人打了手电筒,看看是否碰过。
在粮食紧缺、蔬菜充饥的年代,没有电脑,只有一台手甩计算机,拉计算尺,打算盘,短短6年,1970年8月30日,中国建设的1:1核潜艇陆上模式堆栈开始试验,满功率。 仅仅4个月后,1970年12月26日,中国自主开发的第一艘核潜艇成功潜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艇的零部件有4.6万个,所需材料达到1300多种,一颗外国螺丝都没有使用。
现在,在这里,培育了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使中国拥有了世界领先的核电技术。
(科技日报北京4月23日电)
标题:快讯: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没用一颗外国螺丝钉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fczx/19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