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54字,读完约7分钟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位于蒙、冀州、辽三省交汇处,距首都北京公路仅39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 距今6000多年的红山文化曾经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印记,其中最有名的红山文化象征着中华第一龙碧玉龙从这里出土。
但是赤峰也是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要点贫困地区之一,全市12个旗县区中有8个国级贫困县、2个自治区级贫困县。 其中,林西县于年率先退出国家级贫困县,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被列为扶贫的县,并获得全国扶贫运动奖组织创新奖。
澎湃情报( thepaper )记者日前在赤峰市林西县接受采访时看到,融合党建工作在扶贫攻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联合党委整合资源,产业园区高速发展
十二吐乡达康产业园
赤峰市林西县十二吐乡有7个行政村,1个达康产业园区帮助其中4个村西山根村、苏泗汰村、十二吐村、乌兰沟村的村民脱贫。
年,达康产业园区还是小扶贫产业园区,年更名为达康产业园区,意在达到小康,扩大园区规模,规划占地2万亩,投资1.2亿元。
同年,十二吐乡党委以十二吐乡达康产业园区为首要载体,根据产业相近、特点互补、资源共享、功能推进的大致情况,提出了共同愿景、共同利益、共同诉求的西山根村、苏泗汰村、十二吐村、乌兰沟村以及德青源企业、农牧业局等
联合党委的首要工作是搞好服务、管理,领导成员单位,促进康产业园区快速发展,使村民摆脱贫困奔向小康。
产业园建设之初,经常调整关系。 十二吐乡党委书记谢艳告诉澎湃情报记者。 西山根村有水,十二吐村有地,产业园为了快速发展要扩大规模,既需要用地又需要水,怎么办?
这是以前无法想象的事件,别说村子之间,就是一户村民和一户村民之间也不能随便动一户地,占水。 但是联合党委让事件变得容易了。
4个村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并肩,而且是联合党委成员。 他们在联合党委讨论产业园的快速发展问题是讨论自己家的事。 西山根村出水,集中存在于水塔中,可供十二吐村和产业园使用。 十二吐村出让土地,扩大产业园区规模,使周边四个村庄的村民脱贫致富。
西山根村
每隔一段时间,联合党委组织成员单位定期开会,最近有什么问题、诉求,各支部都说了我能做什么。 谢艳说,最近大家开会的时候讨论,如何激发老百姓的内生动力? 小区内蛋制品生产公司德青源企业党支部提出,他们刚把鸡下架。 把这些下一只鸡免费送给贫困者,一家送十只鸡,到年底有1000元钱。
联合党委通过联席会议明确了问题清单、责任清单。 但是,在谢艳丽,会议也不是说倒了,关键是看执行,要怎么处理。
除此之外,联合党委成立以来还有一个最突出的优势。 谢艳深深体会到这一点。 以前我当乡长的时候,一年给技术人员打几十个电话,和人交朋友,请人来。 现在有联合党委,这是他们家的事,我自己来的。
林西县农牧业局机关党支部是十二吐乡达康产业园区联合党委成员之一,他们定期派遣技术人员到达康产业园750栋日光温室暖棚,处理人民的技术难题。
这750栋日光温室温暖的架子上差不多种满了西红柿。 一个架子一年生产约4万斤的西红柿。 每年3月初、9月初是番茄成熟的时候,近3000万斤的番茄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顾客到这里收购。
当时没有交易市场,所以很混乱。 这块空地是一块,那块空地是一块。 谢艳说,之后,为了更加规范化,年园区建设了占地50亩的番茄收购市场。 这片土地是十二吐村的土地。
之后,年产值2800万元的番茄在这里达成交易,发往北京、上海、安徽等地。
产业园将农民变为工人,人均增收1.5万元
党建工作在引领达康产业园区产业整体快速发展方面,贡献了巨大的力量。 谢艳说。 达康产业园的迅速发展,对当地人致富增收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达康产业园区内的德青源企业。
今年8月,在达康产业园德青源企业打工的苏泗汰村村民王军,拿到了9190元的工资。
近一年多来,王军不仅从农民成为产业工人,最高一个月收入近一万元。 与一年多前相比,家里耕作的十几亩天食薄地,现在一年收入4万多元,用王军的话来说是做梦也想不到的。
北京德青源企业是一家年产蛋量5.8亿枚的蛋制品生产公司,经林西县政府招商引资进入后,年底在达康产业园区正式投产。
与企业党委协商,优先录用建设卡贫困者,比例在总职工人数的30%以上。 此外,企业与林西县政府签订协议,约定企业玉米订单种植、蛋鸡养殖、临时劳动力、物流运输、有机肥生产、包装材料供应等7个方面的相关业务由林西县推荐的公司或合作组织承担,贫困人口受益面积达70%。 企业在小区租用厂房租金,扣除相关费用后,90%用于设置公益事业扶贫岗,处理建设卡贫困人口就业,就医,快速发展村集体经济等。
今年德青源企业产值将达到4.53亿元,净利润有望突破4000万元。 员工187人,其中贫困者57人。 职工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
位于苏泗汰村40兆瓦的太阳能发电站。
除德源企业外,园区内有日光温室暖棚750栋、40兆瓦太阳能电站和1个肉羊养殖小区、2个肉牛养殖小区和3个移民安置点。
以前住在十二吐乡乌兰沟村的刘贵荣,是去年搬迁到达康产业园集中安置点的140个贫困家庭之一。 政府在小区里给她分了房子和温暖的小屋。
为了形成规模效应,达康产业园区联合党委计划种植750栋暖棚的所有番茄,有统一的种苗和技术指导。 年,刘贵荣试着在自己的暖棚里种了一季西红柿,尝到甜头后明年又借了两个暖棚,扩大了栽培规模。
刘贵荣在塑料大棚里把西红柿撞到头了。 情报记者高宇婷图
8月19日,在塑料大棚里砍西红柿的刘贵荣告诉信息记者,一个季度的栽培结束后,一棚毛收入将达到1万余元,三个塑料大棚的6个西红柿净收入将达到2万元。 在老家20亩望天所收的杂粮地,一共不过1000多元。
目前,在达康产业园,像王军、刘贵荣这样参与兼职、种植、养殖的农户有450人,他们中有60%的人是贫困家庭。 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人均增收1.5万元。
十二吐乡有建段立卡贫家1117户,1965人。 截至目前,有67个家庭124人尚未摆脱贫困,预计到今年年底将摆脱所有贫困。
并且党建工作的融合有力地促进了达康产业园区内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预计年园区产值将达到2亿元,年产值将达到5.23亿元。
达康产业园区联合党委常务副书记、西山根村党支部书记刘占林总结说:林西县反贫困运动能够顺利脱帽,融合党建工作势在必行。 通过一系列的工作,回头看融合党建,他可以说我饿了,我很少他,给他送清凉水,人们富足依赖。 如果党建不融合,也就没有这个产业园。
标题:快讯:边疆党旗红|“融合党建”助力下的林西脱贫攻坚之路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xw/13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