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12字,读完约4分钟
原题:什么样的建筑物会留给后世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是思想的容器,应该肩负着继承文化、记录时代、表现风格的历史使命。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保持着一定体量的历史风貌建筑,讲述着上海过去和迷人的城市风采。
但是建筑物指向未来。 请站在历史的高度想想。 我们这一代通过建筑,给后代留下什么? 光是保存和保护这些剩下的不多的历史建筑物,显然是不够的。
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经历了旧城改造的高峰和新城开发的高潮,新建筑体量巨大。 但是,不用说,在这座巨大的城市里,新风格独特、内涵丰富、艺术价值高的优秀建筑并不多见。 唐福我们在上海的内圈、中环、外圈行驶,放眼望去,看着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各类密集的建筑群,但建筑形态比较单一,设计也粗放,备受人们赞赏,没有富有设计思想和文化内涵的新建筑。 包括近年来建造的桥和路在内,酷似双胞胎兄弟的不少,难分伯仲。 商业街区、住宅小区的造型多缺乏可视性。 学校、医院、文化中心、机关办公楼等公共设施也大多是简单复制的。 关于城乡中小河道,从河流中到岸、河桥、河流护栏、水闸泵站,多为统一标准、统一形式,一张图纸快速施工完成,江南水乡原有的自然生态、蜿蜒情趣已不复存在。
对上海这样优秀的城市来说,这样的建筑图是很遗憾的。 目前,面对新的城市更新和旧城改造,主管部门需要在规划中重新定位和确定上海的城市风貌,并通过建筑艺术加以体现。
什么样的建筑物会留给后世? 除了强调功能外,艺术性还必须提上议事日程。 笔者认为,必须立足于中国以前传下来的文化精髓,紧跟时代前进,强调建筑功能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强调文化和艺术在建筑风貌上的展示,强调时代、历史、乡土、个性、人情在建筑风貌上的融合,树立新海派或新江南建筑标杆 这需要体制层面的改革创新和保障。
目前,城市建筑形态没有职能部门的关口,建筑风格的有无、建筑的颜色格式、建筑的形体美丑、是否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基本上由建筑主体一方自行设计、零散、统一布局难以审核。 为了拥有真正的城市设计思维,市区二级政府必须设立建筑设计审查委员会这样的机构,审查管理新建或改造的建筑形态设计只有经过审查委员会论证通过的建筑设计方案,才能进行施工建设,才能称之为风貌。 该评委会由建设评委会、社会影响较大、有行业权威的建筑师、美术家、音乐家、技术人员等组成,可以联合开展评鉴,使建筑集中展示多种艺术形态之美,保留建筑经典,表现城市文化,熏陶城市居民。 对大型居住区、邻里、学校、医院、图书馆等公共设施的建筑,要特别加强审查管理,加强城市桥梁、道路、河流、雕塑、车站、码头等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使之只有技术而没有艺术。 这项审查体现了建筑艺术、建筑科学的权威度,不是行政命令的权威度,而是要通过完善的审查程序,确保真正的专家意见得到运用。
建筑的意义不在于有多高、有多大、有多长、有多牢固,而在于建筑设计思想赋予的艺术价值和审美功能。 如果建筑有灵魂,有良好的质量和招聘功能,就会经典不朽。 提高设计标准,在上海城乡来建筑设计改革创新,注重建筑技术质量,灌输建筑审美理念,方有可能停止形态丑陋、寿命短、经常翻新的资源浪费式和环境破坏型建筑行为。
如何评价和宣传城市建筑的艺术形态也是大众审美教育的课题。 建筑设计要鼓励创新,不是随便立足奇怪的建筑,但不能让平凡无聊的建筑野蛮生长。 社会上经常有最丑陋的建筑等笑话评价,可以借鉴这条道路,实际上评价新时代最美的建筑,树立建筑艺术的正面标杆,诱惑建筑艺术的大众审美,形成功能适用、文化传承、富有美感的建筑艺术风格。
我们可以将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通过新时期的建筑设计改革创新,使更多优美的音符出现,成为华丽的城市乐章。
标题:快讯:留什么样的建筑给后人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xw/11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