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18字,读完约2分钟
马旭(左)和妻子在家前面。 徐晨摄(影像中国)
见到马旭的时候,她看到老伴颜学庸手牵手从舞蹈教室出来的是武汉市黄陂区的老年大学,他们每周都会坐公交车来上课。
如果不是别人的介绍,要把喜欢彩军服的瘦长胖胖和英姿飒爽的空中花木兰联系起来不太容易。
两个低矮的平房,小院子里种着油菜和生菜。 卧室里勉强放着床和家具,满墙的书占据了书的狭小空间。 这就是马旭夫妇的家。
虽然自己过着俭朴的生活,但却为他人投下了千金:去年9月,在武汉市的银行网点,马旭夫妇向员工提出了300万元的汇款,惊动了警察,以为老人遭到了电信诈骗。 经过多方验证,发现马旭将1000万元的终身储蓄捐赠给家乡进行教育是分期捐赠的第一笔善款。
只有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才能改变他们的命运。 马旭平静地说。
马旭老人有特殊身份的新中国第一代女空降兵。 1947年,14岁的马旭进入东北军政大学,在中国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地学习。 1958年,马旭加入步兵某师卫生营手术绷带军医。
1961年,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成立空降部队,马旭下令负责跳伞训练的警备保障。 她向组织提出可以和士兵们一起参加跳伞训练。 但是,她个子小,体重过轻,远远不能满足训练大纲的要求,要求没有得到批准。
马旭不会放弃的。 她晚上偷偷去训练场自己练习跳伞动作,每天练习上百次。
半年后的地面动作评估中,马旭连续三次跳跃,动作标准为利索。 从那以后,马旭正式和士兵们一起参加了跳伞训练。 20多年来,马旭跳伞的身影遍布大江南北。
为了避免着陆时扭伤,她和身为军医的丈夫翻阅了大量资料,结合自身的跳伞实践,发明了充气脚踝,取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之后,他们共同开发了高原跳伞供氧背心,处理了空降兵高原跳伞缺氧的问题。
现在已经是耄耋之年的马旭了,想为家乡办一件事。 年3月,她决定将通过科研、专利转让等积累的1000万元捐赠给家乡黑龙江省木兰县,用于教育和公益事业的快速发展。 今年2月,马旭当选感动了中国年度的人物。
马旭夫妇房间的墙壁、柜子、桌子上,用各种各样的手贴着双语的小纸片,至今她还在多次学习。 我从来没有离休过,总是觉得时间不够。 86岁的马旭说。
《人民日报》(年04月08日04版)
标题:快讯:耄耋之年捐资成千上万助教育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jyxw/12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