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16字,读完约5分钟
新华社南宁9月9日电题:一个也不能少:山区中学校长临终遗愿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吴思陈露缘
冯校长我向你保证,一定要中学毕业。 新学期,辍学的娄有鹏终于回到学校,但再也见不到拜访他家的冯海伦六次了。
在脱贫冲刺阶段,广西博白县教师冯海伦岌岌可危,在山区中学承担着辍学保护学的重任。 到任以来,埋头工作,但没想到这短短的63天,是他人生最后的光和热。 8月20日,冯海伦突然心肌梗塞,抢救无效,享年38岁。
9月初,32名冯海伦要点追踪的辍学者返回学校。
在人生的最后一刻,他打算继续辍学。
明天早上我们将在7点之前到达,努力完成剩余的工作。 8月19日晚11点多,忙碌了一天的冯海伦对同事们这样说,不料却成了他留给教师们的最后一句话。
出生于博白县英桥町的冯海伦,2000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英桥町第二初级中学就业,从此一直留在教师岗位,200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今年是博白县反贫困攻关年。 由于很多原因,位于山区的那卜中学很难控制中退学的任务。 英桥二中副校长冯海伦临危受命,转任纳布中学校长。
6月18日,冯海伦上任第一天连夜安排工作人员,接着白天进村家访,晚上加班加点整理材料,进入工作状态。
那位卜中学教师蔡宇清想起冯海伦去世的前一天,不由得哭了起来。 早上8点冯校长参加会议到下午1点结束,2点和我回家拜访,村里家家不讲道理,一直持续到晚上8点。 蔡宇清回到学校,他让我回去休息,自己又带着老师开始加班做材料,我说看见他的办公室快熄灯到12点了。
在这样强烈的工作节奏下,冯海伦维持了两个多月。 在他的记事本里,所有的工作都分工确定,但他实际做的比他的分工多得多。
他对自己要求很高,对任何工作都负责。 英桥二中校长冯虎告诉记者,辍学扶贫是个重担,他总是冲在第一线,不负责,敢承担。 冯虎说。
富有同情心,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
英桥镇位于博白县城和那卜之间,往返于学校和县城之间时,冯海伦一定会经过他英桥二中的家。 但是,在他人生的最后两个月,他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
他总是叫我把衣服放在门卫室直接拿走,连脸都看不见。 冯海伦的妻子郑子夏说,受到调职,他不怕困难,犹豫不能照顾房子。 我鼓励他,去吧,因为家里有我。
郑子夏对丈夫的支持是因为她知道冯海伦对学生有一颗仁爱之心。 英桥二中163班的学生梁善芬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一度产生了弃学的想法。 今年4月,梁善芬离开学校去南宁,打算找工作。 冯海伦每天给她打电话做思想工作,终于想让梁善芬回学校。 回到学校不久,梁善芬发现腿上长了疙瘩。 冯海伦又问了治疗方法,带她去治疗,付了医疗费。
现在在英桥町做党政工作的陈强是2004年教的学生。 陈强回忆说,以前班上学生家庭困难,只能从家里带酸菜上学。 冯海伦看在眼里,之后每周都叫这些学生来宿舍帮忙,其实是为了给大家吃饭。 自己买骨头,买肉炖汤,一周有一两次。 陈强说。 班里有买不起教辅资料的同学,冯海伦也在偷偷垫付钱。
今年6月24日,中考当天突然下了暴雨。 博白县公安局交通管理大队英桥连长巫超巡逻警车,在雨中看到了和学生拿伞的冯海伦。 巫超摇着窗户,校长,请上车。
让学生先去! 冯海伦挥手,让学生上车,但自己继续在雨中,焦虑地望着是否还有没有带伞的学生。 想起那一幕,巫超强眼里涌出了泪水。
对名利淡泊,无私奉献感动家乡
冯海伦用他的再三,履行着共产主义者的初心和使命。 年和年,英桥二中九年的义务教育强化率为70%。 年,学校的巩固率达到了94%。
2009年博白县县县直机关招人,冯海伦被推荐从事负责任的工作,但最终决定留在学校。 他说他和学生有感情,喜欢教育。 当时被分配到县委的莫运洲告诉记者。
别后悔,我还是鼓励他去。 在丈夫决定转任纳布的时候,同为教师的郑子夏毅然说道。
冯海伦的双胞胎儿子三岁了。 尽管他们自己在玩,但在下雨天一直望着窗外,爸爸不会回来了。 但是,郑子夏伤心的时间不多。 不仅老人的儿子,冯海伦侄子的侄女也一直在照顾。 侄子因为地中海贫血,每月要消耗几千元的医疗费。
教育是他最喜欢的事业,孩子们长大后,我会教他们父亲是英雄,以父亲为榜样回报社会。 郑子夏说。
8月22日,在冯海伦的追悼会上,生前的朋友、同学、学生从各地赶到,送走了最后一程。
最能安慰冯海伦的还是哪些回校园的学生? 开学日如期而至,32名辍学者一起回到了校园。
一个都不可缺少,冯海伦的遗愿,在几个方面实现了。
标题:快讯:“一个都不可少”:一位山区中学校长的临终遗愿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jyxw/12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