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91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的字很大

金沙江畔、云南省巧家县气候炎热。 进入朱立卫的红糖加工厂,空气中弥漫着红糖特有的芳香。

朱立卫是巧家县年轻创业的先驱,几年前看到家乡特产小碗红糖不好,拆了自己的老房子,开了糖厂,沿袭了纯手工煮制的古法工艺,聘请了专业的大火头(老师),用刀指导,朱立卫生产的红糖,

目前,朱立卫糖厂已是巧家县龙头公司,帮助数千蔗农脱贫增收,进一步打响了巧家红糖企业品牌,使全县50多个糖厂、工作室更加向专业、规范的方向快速发展。

朱立卫是巧家族艰苦创业,振兴甜蜜事业的代表。 巧家县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有着共同的愿望。 那就是继承和发挥小碗糖300多年。

据《巧家县志》报道,清干隆年间,巧家蒙姑岳将铜运至弥勒州竹园町,返程引进甘蔗栽培,榨红糖技术也从此进入,栽培和榨红糖逐渐在巧家金沙江河谷得到宣传。 巧家红糖曾经成为皇室的贡品。 民国初期开始川、藏、青、黔湘各省畅销,闻名全国。

快讯:“小碗红糖”带来甜日子——金沙江畔的“甜蜜”事业

好的糖来源于好的甘蔗。 巧家县位于滇东北金沙江河谷地带,沙质土壤优良,非常适合甘蔗生长和糖分积累,甘蔗质量极好。

从切甘蔗、榨汁、煮到放入碗中成型,小碗红糖工艺讲究,打泡沫、去除杂质、舀糖。 火候、糖量的掌握,都依赖于老技术人员精工的精细制作。 这样未经精炼的黑糖保存了很多甘蔗的营养成分,含有很多对人体有利的微量元素。

快讯:“小碗红糖”带来甜日子——金沙江畔的“甜蜜”事业

年,巧家小碗红糖制作工艺被列入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碗里的黑糖熬制是巧家族的独门绝技,火候的旋钮有点味道烧焦,有点少不能成形。 进入古稀之年的万兴都是为数不多的老糖匠,小碗红糖在遗传上不受人欢迎。 他说煎糖像人类,锻炼绝技,得到无限的甜头。

快讯:“小碗红糖”带来甜日子——金沙江畔的“甜蜜”事业

纯手工,销售相好,质量上乘。 这三大优势使巧家小碗红糖的单价比普通红糖高了两倍以上。 年,巧家县甘蔗种植面积达到5000多亩,红糖产量3500多吨,产值约1亿元。 小糖成为当地人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直接或间接雇佣10万多人。

快讯:“小碗红糖”带来甜日子——金沙江畔的“甜蜜”事业

但由于缺乏规范的诱惑,市场混乱,整个巧克力家红糖产业还处于小、散、弱的状态。 去年以来,在云南省政协的协助下,巧家红糖产业朝着标准化、质量化、新闻化的方向发展。 今年5月17日,巧家县红糖产业扶贫协会成立,农户们签订自主诚信条约,一致承诺继承工匠制糖。

快讯:“小碗红糖”带来甜日子——金沙江畔的“甜蜜”事业

云南省政协常委刘亮作为巧家县红糖产业扶贫协会名誉会长,他对小碗红糖的快速发展充满信心。 他说,协会将致力于建立小碗黑糖统一完整的生产标准、技术流程,严格把关产品质量,建设新的企业品牌,拓宽销售渠道,为巧县脱贫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

快讯:“小碗红糖”带来甜日子——金沙江畔的“甜蜜”事业

巧家县副县长杨永玲表示,下一步将立足资源实际,注重加大政策支持,提高质量,为巧家红糖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标题:快讯:“小碗红糖”带来甜日子——金沙江畔的“甜蜜”事业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xw/15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