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10字,读完约4分钟

为景区鄂伦春族工作人员拍照。 布鲁克猎人族景区提供图

中新网呼伦贝尔9月29日电题:鄂伦春猎民村:从原始村到最美的乡村

作者张瑶夏琳

打猎时靠运气,种田时靠天气,怎么也不如现在,村子里热望发展集体经济,有特色的民俗旅游,村民也通过旅游增加了收入。 29日,鄂伦春多布克尔猎民村村民杜霞告诉记者。

9月底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已经是金黄色,境内鄂伦春自治旗多布库尔勒猎民村在十多年的时间里,从原始村落华丽地变成了旅游小镇,获得了饱满的幸福感,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了最美的礼物。

鄂伦春自治旗位于呼伦贝尔东北部、大兴安岭南麓,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旗,也是中国三少民族之一鄂伦春族的聚居地,被誉为北国碧玉绿色净土鲜卑民族的发源地。

图为景区餐厅。 布鲁克猎人族景区提供图

多堡意味着广阔的河面,这里是鄂伦春民族领袖贵德布和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葛畏列的故乡。 多堡村委会书记孟雅静告诉记者,我在这里工作了21年,目睹了这个原始村庄的蜕变。

多酷猎民村的建立始于1951年,是从在多酷河流域狩猎的鄂伦春人初步定居朝阳开始的,当时被命名为朝阳猎民队,1984年改名为朝阳猎民村。 2005年11月,朝阳猎民村整体搬迁至白杨町,更名为多布林猎民村。 孟雅静在村口见到记者时,开始讲述猎民村的迅速发展史。

快讯:鄂伦春猎民村:从原始村落到最美乡村

据了解,2009年,当地政府修建村庄通村公路,供热、供水、污染等工程也相继落地,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此前,中心广场、路灯、绿植、互联网等公共服务设施也已齐全,为狩猎区村民实现了社区化管理。

生活的变化、产业的财富、这一滴滴的变化影响着猎民村的迅速发展,年,这个村子被选为中国最美的休闲乡村,也是呼伦贝尔市唯一获得这一荣誉的乡村。 年,被国家授予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居住在这里的鄂伦春族是新中国成立后直接从原始社会末期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少数民族之一。 孟雅静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多酷猎民村是全国560个旅游点扶贫村之一。 依托鄂伦春民俗特色资源,在这里建设农业生态园、特色养殖区和民俗特色景区三大特色产业基地。

布鲁克猎人部落景区负责人李林涛告诉记者,我们现在的旅游快速发展基本上形成了产业链。 景区的食材大多是村民们自己采摘和养殖的农副产品,而且很多村民在景区工作,处理部分就业问题。

据悉,该景区规划东西2500米,南北1900米,面积约5平方公里。 景区的建设,在大力带动多酷猎民村经济产业的基础上,注重鄂伦春族文化的研究、传承、快速发展和展示。

虽然狩猎禁止以后狩猎文化逐渐消失,但当时鄂伦春族在狩猎中使用的工具还保存着,现在将狩猎时吸引鹿的工具鹿哨发展为乐器,融入鄂伦春原生态的曲调中,演奏出具有鄂伦春文化特色的乐曲。 另外,将秘藏的防寒保温用狍皮、鹿皮制作的冬季服装制成服装展示区,供游客欣赏和拍照。 李涛这样说。

快讯:鄂伦春猎民村:从原始村落到最美乡村

鄂伦春族人长期住在白桦林,用桦树皮做桶、盆、碗、箱等,上面用压印、拼贴、烙印、绘画等多种方法装饰多彩的图案。 记者在景区看到,目前桦树皮制品也已成为美丽的旅游纪念品,纯手工制作工艺、最原始的制作方法,展现了鄂伦春女性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才华。

快讯:鄂伦春猎民村:从原始村落到最美乡村

具有优美自然风景、浓厚民族人文风情的多酷猎民村,是当今鄂伦春民族独特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的必不可少的窗口。 为了保护鄂伦春文化的古来传承和习俗,当地还完美地保存着鄂伦春猎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原生态文化。

多尔猎民村是鄂伦春民族为主的居住村,现有鄂伦春族155人,占全村人口的78%,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族语言、民族习俗、民族手工艺品传承人众多。

李涛说:“在传承和挖掘鄂伦春以前传下来的文化的过程中,有民族顾问团队,也有制作鄂伦春族服装的老艺人。 因为需要挖掘最具特色的鄂伦春民族风俗,所以开车走几十公里去拜访鄂伦春族老人。 接下来,我想邀请研究鄂伦春民族文化的专家和学子们来我们的酷炫一下。 我想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鄂伦春族。

标题:快讯:鄂伦春猎民村:从原始村落到最美乡村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xw/15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