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71字,读完约3分钟

中新社南宁10月1日电题: 20世纪60年代参加国庆观礼的归国人员哀叹:乡村华侨场变成了城市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大会展现了我们国家强大的实力,我为此而自豪! 年近8旬从印度尼西亚回来的华侨苏彩玉10月1日对记者说。

当天,苏彩玉和家人一起,全神贯注地观看国庆庆典和阅兵式,害怕错过精彩的画面。 电视机旁边放着黑白照片。 这是1965年苏彩玉作为回国劳动模范代表去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时的照片。 几十年来,经过多次搬家,这张照片被精心收藏,证明了归国人员的生活变迁。

快讯:上世纪60年代参加国庆观礼归侨叹巨变:乡村侨场变都市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武鸣华侨农场)是广西最大的华侨农场,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安排了来自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等9个国家的12000多人。 苏彩玉回国时,这里不过是山林和农田,1990年改建为南宁华侨投资区,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风建设,武鸣华侨农场升级为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从此,现代工厂、大学取代了低端农业,成为侨场的主角。

快讯:上世纪60年代参加国庆观礼归侨叹巨变:乡村侨场变都市

回忆起过去的生活,苏彩玉说。 当时,各方面的条件很艰苦,回国的人们大多住在泥瓦房里,开垦荒地维持生活。 有事去县城,早上5点起床,天黑后才能到家。

回国的老人蔡相事也记得刚到华侨场的情景。 我们坐在草房里,喝着池里的水,吃着蔬菜,依靠热血青年的朝气和干劲,过马路,开垦成铁牛,被称为开拓者队。

现在蔡相事没想到,他不花钱在华侨场中心区拥有两套100平方米以上的新居,长子在家门前的双汇集团上班,每月近3000元的养老金和每年一次的免费体检让他的生活无后顾之忧。

现在我们这里已经变成了城市,医院、学校等都很齐全。 蔡相事说。

武鸣侨场回国生活的改善得益于一系列综合改革的推进。 武鸣华侨农场常务副厂长周权荣介绍,年侨场启动综合改革房屋搬迁工作,采用1:1的房屋置换方式,将分散居住在各偏远地区的职工集中居住,目前房价已超过每平方米5000元。

快讯:上世纪60年代参加国庆观礼归侨叹巨变:乡村侨场变都市

周权荣告诉记者,搬到中心区居住的回国人员的生活质量大幅提高。

土地集中连片为现代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基础。 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厂房、大规模租赁土地,侨场吸引了包括印尼金光、中粮集团、百威英博等世界500强巨头在内的350多家工业公司,逐渐形成了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机械制造三大优势产业的快速发展格局。

快讯:上世纪60年代参加国庆观礼归侨叹巨变:乡村侨场变都市

儿童教育是归国人员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过去,为了好学校,只能把孩子送到南宁市区。 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计划在侨场建设南宁教育园区(西片区),广西民族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等11所大学相继上传,教育、科研、产业、居住等各方面高度融合的新区崛起。

快讯:上世纪60年代参加国庆观礼归侨叹巨变:乡村侨场变都市

每当夜幕降临,开发区的大帽山广场就热闹起来,伴随着独特异域风情的音乐,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等各国的老归国人员欢舞。 在广场中央,摩天轮和玩具汽车等游乐设施全力运转,成为新一代华侨们夜晚休闲的好地方。 (完)

标题:快讯:上世纪60年代参加国庆观礼归侨叹巨变:乡村侨场变都市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xw/15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