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20字,读完约4分钟
生态环境部(图源:互联网)
最近,生态环境部有大跃进式造景的说法。
在生态环境部《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记者提问中,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生态环境底子脆弱,生态破坏事件依然发生,大跃进式造景、违背规律进行保护与修复等生态形式主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什么是大跃进式造景? 简而言之,不管景色如何,本质上是生态形式主义。
例如,明明是缺水地区,却建造人工湖,堵塞江南。 虽然是北方地带,但种植喜湿喜热植物,营造热带风景。 这次,对生态环境的贡献未必很大,但劳动人民伤害财物,破坏环境是显而易见的。
让我们看看什么地方的治水闹剧吧。
为了改善湖泊生态,某地管理着5条入湖河道,但手段相当简单粗暴地用混凝土平整堤坝、河床。
这立即生效。 河道硬化见底,应对环境保护审计绰绰有余。 但是,河道硬化阻断了水体和土壤的物质交换,也破坏了虾觅食的地方,生态系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 几年后,这些河流发黑发臭,被认为有可能迎接要点而被整治。
一个城市热衷于灯光造景,反而对生态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例如,前几天南方某市用几万盏灯照亮了山体,灯亮了,但是鸟飞走了。 市民在休闲中行走时,虫子从树上噼里啪啦地掉落,打乱了原有的局部生态平衡。 这不是孤例,到了晚上,很多城市建筑物被led光源覆盖,光影耀眼,不仅消耗大量能量,光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
这些工程往往耗资巨大,一时光鲜,显得壮观,有点满足官员政绩的冲动,但大跃进式造景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不容疏忽。
生态形式主义不仅是大跃进式造景,违背自然规律进行保护、修复也是一个教训。
例如,位于毛乌素沙地南缘的西部某县,从1980年代开始了大规模的防砂·治沙。 但是,该县种植的树种像抽水机一样,几乎被县内的3根流沙吸走了数十个海子(小型湖),生态保护反而变成了破坏生态。 当地的水资源本来就很匮乏,每年浇水的价格达到数千万元。 当地干部群众认为,在沙漠边缘大面积种树相当于在当地种下穷根。
有些地区的生态保护工程立了项目,但没有抓到最后,生态工程变成了形式主义,甚至是腐败工程。
据《半月谈》调查,西部某县计划每年实施生态修复项目,在水边生态脆弱的敏感地带种植600多亩白桦、竹柳、柳树,建设数百亩生态林。 但是,即使过了6年多,绿柳浓荫的景色依然没有出现,承载着绿化希望的树接二连三地倒下,地上杂草丛生。
为什么是这样? 原来,植林业者为了节约成本,把树洞做得很小,每个树洞的成本从3元降到1元,苗木从容易种植的带土苗木变成了无土苗木。 为了要求项目验收合格,造林施工人员又突击进行补充。
对此,当地农服中心主任诚实地表示:“即使种两三次,价格也比稳步种一次要低得多。” 不花钱,一事无成,典型的形式主义在做环境保护。
有些地方打着羊头卖狗肉,以生态环境保护的名义筹集资金进行经济开发,从而改变了生态保护的味道。
例如,某市主张投资数十亿元治理河流,但具体招标文件显示馅:十几亿元指标之一,除了解决日产5000吨污水解决厂和2个河段的水环境治理外,没有环境保护范畴项目,而是城市景观道路工程和旅游休闲街建设。
为什么要这么做? 由于当地贫困地区,财政主要依赖转移支付,债务负担较重,大规模开发建设贷款和资金筹措困难。 于是,环境管理企业起到了城市投平台的作用,高举生态管理的羊头,销售城市建设的狗肉。 既然是假装,当然没有考虑生态环境的管理实效。 这不是生态形式主义吗?
近年来,媒体曝光的生态形式主义还不少。
鱼逐水草而栖,鸟择良木而栖。 虽然美好的生态环境是所有人都渴望的,但生态环境保护必须综合核算、长期核算,不能只看到暂时性的管理和表面上的管理效果。 生态形式主义一时美丽,久负灾祸。 在一些地方,为了应对环境保护审计,简单的粗暴只是要求蒙混过关。 例如,矿山的绿漆铺草皮等闹剧,不仅使人民吃了苦头,也没有实效。 有些地方不重视调查疏忽,制定政策一刀切,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名实行环境破坏,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管理环境需要耐心,要做好长时间的工作准备,摒弃不良的政治成绩观,少搞大业快的大跃进式造景,在很多方面都应该是能造福子孙后代的真正措施。 这样,后代就能读到我们的好消息。
标题:快讯:侠客岛:环境部批“大跃进式”造景,戳了谁的脸?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xw/14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