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63字,读完约2分钟
13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如何通过立法加强生态保护,帮助打赢了污染防治攻坚战? 有重要的创新制度吗? 1月29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研讨会,以视频连接的形式,就相关情况回答记者提问。 头条新闻记者直接袭击发布会现场。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许安标介绍说,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 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到任以来,深入落实党中央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决策部署,在法治轨道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审议宪法修正案,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作出《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依法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决议》,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修法,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资源税法,编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3年内共完成12部生态环境行业专项法律制定编纂事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扎实保障污染防治攻坚战。
其中,有三个代表性的立法。 一是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确定土壤污染防治大体情况,建立防治基本制度。 加强源头防治,加强未污染土壤和未利用地保护二、制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确定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污染责任,大体上健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长效机制,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过度包装、 三、制定长江保护法,反复进行生态优先、绿色快速发展的战术定位,共同加强大保护,强调不搞大开发的基本要求,规定更高的保护标准、更严格的保护措施,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
另一方面,加快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立法,完善民事、刑事法律制度,打出系列组合拳,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一是建立绿色民法典,将绿色作为民法典大体确立的基本大体,在物权编、合同编、侵权责任编中对民事活动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具体要求。 特别是侵权责任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章,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行为规定了较为完善的民事侵权责任制度。 二编修改刑法,刑法修正案(十一)将环境污染罪的法定最高刑提高到15年有期徒刑,将以犯罪情节为重新追究刑事责任标准的环境影响评价造假、环境监测数据造假行为确定为犯罪,增加对环境保护行业提供虚假说明文件行为的处罚力度的破坏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犯罪规定。 从民事侵权、刑事责任方面进一步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标题:快讯:刑法修正案(十一)为何将污染环境罪最高刑提高至15年?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xw/14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