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45字,读完约7分钟
从内陆河流流入大海的垃圾一旦无法分解,进入海洋生物中食用,最终危害的是人类自身
【信息广角】海岸带垃圾的最后公里
在下午的海南省临高县临高角,游人如织,无人将目光投向东边遥远的海滩。 在那里,异样的风景足以颠复人们对沙滩的好印象。 从临高角解放公园东侧的海滩到文澜沧江入海口,3公里的海滩上充满了垃圾,包装袋、塑料瓶、泡沫板、渔网等很多。 与被冲到海岸的海洋植物交织,形成一级又一级、数百米环状垃圾带的海岸带垃圾正在增加。
根据《海南省海洋环境状况公报》,近年来,该省海岸带垃圾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从2007年开始海岸带垃圾数量回升,当年海南海滩垃圾平均个数为117857个/平方公里,平均密度为154.2公斤/平方公里,年平均个数为142500个/平方公里
垃圾解决厂是垃圾的归宿,从海岸走到垃圾解决厂最后一公里,并不容易。
河里的垃圾流入大海
短短一个小时,在临高县的沙滩上捡瓶子的附近居民已经坐满了,扁担的两端装满了扛着的网袋。 今天至少捡了50个,多的时候一下午能捡100个。 在海滩上,一个渔夫正忙着系好捡来的电缆,整理后卖给收购者。 以前泡沫板也卖了,但现在没有人收购,沙滩上泡沫板更多。
出垃圾的沙滩还有很多。 3月21日下午,临高县市道旁的文澜河流域,水面上漂浮着垃圾。 有一个大泡沫箱,出现在文澜大街的桥下,不重复饭盒,和塑料瓶一起在河畔的植被中漂浮。
在6公里外的文澜河入海口,海岸带垃圾再次出现,西方海滩堆积了大量垃圾。 曾经漂浮在河里的这些垃圾,一部分流入大海,再次被海水冲上沙滩。 除了7公里以外,金牌港海岸带也出现了同样的生活垃圾。
最常见的是废弃渔网、塑料袋、塑料瓶和香烟的烟头。 一年多前来到儋州市白马井町以后,从河南来的候鸟老人岳国士经常到海边休息。 现在岳国士的手机里保存着很多照片。 照片显示,白马井町中心大街一侧的海滩上散乱着各种各样的垃圾,如泡沫板、塑料袋、废弃的金属家具等。
居民垃圾超载
与城市不同,多个海岸人口不集中,也不会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 那么,海岸带的垃圾从哪里来?
海岸带的一些垃圾是随着洋流运动漂来的。 例如,漂浮在远海的浮标和渔网等。 从源头上看,垃圾还是来源于人类活动。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海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海南海岸带垃圾来源非常广泛,主要包括陆源和海上两部分。 陆源从事海岸带开发活动,从沿海地区村镇生产生活垃圾及河流进口等。 海上是油气开发、海上倾销、海上渔业等特定的海上活动。 海滩上的垃圾大多被海水冲到了岸上,但并不是完全从海里来的,有些是从内陆来的,垃圾进入河里后,进入大海,又被冲走了。
据白马井町推广委员林诗钦介绍,该町常住人口7.1万人,每年冬季来的外来人口达到4万至5万人,几乎增加了一半以上的城市生活人口。 人口流动带来了管理压力,原本容纳2万人的白马井第一市场已经不足,越来越多的流动市场出现在居民区,垃圾随之而来。 自发形成的流动市场难以进行比较有效的管理,塑料制品和废弃的经营用具等管理不足,在不知不觉中垃圾的飞散和产生增加。
白马井町的海滨大道上,禁止丢垃圾的牌子立在海滩显眼的地方。 但是,在沙滩植被深处,依然出现了垃圾丢弃的现象。 位于海岸带周边的城镇,如果垃圾解决不及时,每天产生的大量生活垃圾中,有些直接或间接流入海岸带。
不易分解的塑料
海岸带的垃圾随着潮水进入大海后,最先被冲走的是海洋动物。 5年来,作为三沙市七连岛海龟保护站的一员,陈山所救助的受伤海龟中,有一半左右被渔网和塑料制品受伤。
年的一天,陈山从渔夫那里接过受伤的海龟,缠在废弃渔网和塑料垃圾上,四肢布满伤口,陈山和保护站的成员拿着剪刀,小心翼翼地剪下缠绕的废弃物,给伤口消毒上药。 但是几天后,海龟依然重伤不治,两年后再次被提起,陈山的心情依然不平静。
事实上,不仅是海洋生物和沿海植物,人类也会污染海岸带,最终伤害人类自身。
生活中随意丢弃的垃圾被带到海岸带,被海水冲洗后被物理分解,以另一种形式回到我们的生活中。 海南省海洋渔业科学院海洋生态研究所副所长梁计林表示,除木制品等自然分解外,海岸带塑料垃圾无法自然分解,大块变小,小块变得更小,最终成为直径5毫米以下的塑料粒子。 这被称为微塑料,现在发现了在人体内检测出微塑料的例子。
石油工业产生的塑料垃圾,本来自然界就不存在,所以自然界的生物,同样也不具有分解微塑料的能力。 梁计林表示,不可降解的微塑料可能被海洋生物误食,以贝类等海洋滤食性动物为例,以吸入周边海水为食,海水中存在一定量的微塑料,滤食性动物在吸入海水时不小心使用了微塑料 但是,生物不能吸收微塑料,最终只能在体内蓄积。 一旦被人类食用,微型塑料就会进入人类体内,进入血液,或被内脏器官吸附,对人体造成伤害。
居民也必须参加
面对垃圾,过去以土地化为首要方法的海岸带环境管理,受人力和执行措施的缺失所左右,面临着考验。 海岸带环境卫生管理大多由乡镇进行属地化管理。 但是,乡镇环卫工人配置不足,偏远的海岸带无法照顾。 一位海洋渔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三年前,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在三亚市梅联村启动项目,参与城乡垃圾一体化清运。 三年后,协会秘书长蒲冰梅再次来到这里,村子的环境卫生变化很大,在村民和环卫工人的协助下,村子里的垃圾每天都能很快搬运干净。
但是在海岸带几乎没有变化,依然存在着大量的垃圾。 蒲冰梅表示,如同城乡垃圾清运一样,海岸带垃圾清运也需要贯穿最后一公里,分为清洁和运输两部分,环卫工人数量有限时,周边居民也必须参加。
三亚市海坂村地区的三亚湾海岸带总是保持着良好的卫生环境。 据东坡村老支部书记欧逢源氏介绍,村里已经成立村民环卫队,定期清理海岸带,每月组织村民来海岸带清理垃圾,将一袋袋装袋后运输给环卫工人。 一开始村民不高兴,欧逢源只好挨家挨户动员。 目前,在环卫部门的协助下,海坂村已经形成清运系统,每月定期清理海岸带垃圾。
扩大监督途径
一点海岸带周边有村庄和社区,建议环卫部门和村民联动,配合社区进行垃圾清理,及时运输。 前海洋局研究员、海洋环境保护专家罗九如表示,联动模式有必要有序展开,加入责任包干制。
目前,海口市实行责任承包制。 2月22日,海口市白沙门公园出现污水滞留海滩情况,工作人员向该市美兰区湾长反映,负责人及时部署,查明污水排放情况,协调各部门处理问题。 湾长制是国内正在建设的海岸带保护措施。 年,海口市和青岛市等5个省市成为全国第一个湾长制试点省市。
海南省政协委员、中科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李松海认为,借鉴城市网格化管理,对海岸带进行网格化划分,设置专家负责该区域,可以比较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海岸带垃圾长时间无人清理、突击清理的情况。
海南环保人士李波表示,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切实实行问责制。 李波建议拓宽湾长制的监督渠道,让所有市民都可以参加,垃圾被发现,拍照反映出来,相应的管理负责人受到监督,湾长制的推行得到保障。
标题:快讯:海岸带垃圾的“最后一公里”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xw/14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