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85字,读完约5分钟

央视网新闻:(记者阎纯裕马烧邢明)站在华屋村村口,顺着艳阳眺望,时间在这里碰撞交汇,折射出不同的华彩。

向右走一步,是七套扭曲的土间老房子,又矮又旧。 向左走一步,就是66幢整齐的客家小楼,白墙黛瓦。

老房子里已经没人住了。 村民们搬到了一间又大又明亮的新房子里。 这些老房子留下来是为了让子孙们知道好日子很难到来。

80多年前,华屋村只有43间房子,但家家户户都参加了革命,留下了17棵松树的动人故事。

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100多家华屋的旧貌焕然一新。

村运联合国运,民心系党心。 随着新世纪的脱贫运动,被称为共和国摇篮的瑞金开始精准扶贫,进行危险的旧土住房改造,华屋人迎来幸福的新生活,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230元增加到11300元,大棚果蔬、红色旅游、农产品加工方兴未艾

快讯:一脚“跨越”历史:不负青松,华屋处处有“华屋”

作为红军村而闻名

岭上长着青葱葱葱的松树。 华屋里山,17棵青松的故事催人泪下。

85年前的一个夜晚,村子里的17个年轻小伙子参加了红军,踏上了艰难而伟大的长征之旅。 出发前,他们种了17棵松树,约好和家人见面。

这是向着死而活的勇气,这是为了国家为了人民的感情。

虽然他们没有回来,但常绿的松树代替了他们见证了幸福生活的到来。

在当时的赞南苏区,马前托孤八子参军了,一个壮烈的故事被拾起来。 当时瑞金24万人口,参加红军的达到4.9万人,在牺牲烈士中有着名姓氏的有17166人。

改日迎接新生

过去的华屋村只有一条土路,一到下雨天道路就会泥泞,破旧的土地之间就会漏水。 全村没有轿车,没有空调,没有像样的厕所。

年6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快速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发表。 当地政府也开始了华屋村的土地改造工程。

村民们听到这个消息很兴奋,纷纷到后山向红军烈士们报喜。

比较村民们的经济状况,当地政府用不同的力量支撑着他们。 村民们可以用国家补贴和优惠贷款建造新房子。 对于不能出钱的五保户,政府直接帮助他们盖房子,让他们卸下负担,方便入住。

年5月30日,冷清的华屋村,一挖新屋的地基就打雷了。

从那以后,华屋改造了加速度,村容村的外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建造了66所整齐的住宅。 并结合当地政府扶贫、水利、新农村建设等资金,建设1.7公里环村沥青路,桥梁3座、蓄水po2座,三面建设土灌渠4000余米、防洪堤1200米,建设1.5公里高压电线路,村级

改造后的华屋,代替了漏雨的土间,代替了干净的自来水浑浊的土井水,代替了明亮的电灯暗淡的煤油灯,代替了平坦的水泥路曲折泥泞的乡村小路,村子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年元旦前后,怀着对新生活的无限憧憬,村民们纷纷搬到了宽敞明亮的小楼里。

精准扶贫产业兴

新房子改变了华屋村的面貌,但产业才是长期快速发展的关键。

为此,华屋村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形成了山上种油茶毛竹、地里种蔬菜瓜果、荒坡养蜜蜂产业快速发展的格局。

村民华水林总是为来访的客人带着自己种的水果,切好的石榴、火龙果散发着清香,洗好的葡萄、百香果圆圆可爱。 另外,拿出牙签仔细插入,他想借此表达内心的喜悦和感谢。

因为家里很穷,华水林一直在外面打工流浪。 听说去年村子里成立了合作社,华水林决定回家,他承包了8亩塑料大棚,种了蔬菜水果。 政府向他提供了5000元产业快速发展资金和50000元无息贷款,并定期组织了农业技能培训。 种植的水果蔬菜、华水林不愁销路,电商+大棚蔬菜的模式让他的农产品走出江西,进入北京、广州等10多个城市。

快讯:一脚“跨越”历史:不负青松,华屋处处有“华屋”

那一年,华水林拿走了贫困家庭的帽子。

目前,华屋种植蔬菜68亩、油茶300亩、毛竹2000亩、葡萄等瓜果201亩、养蜂300余箱,设立了农村e邮政服务网站,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

并充分挖掘华屋村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生态特征,建设信念亭、信念林等红色景区,新建农家乐、农家旅馆、村史馆,举办2次华屋乡村文化旅游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是井冈干部学院、瑞金干部学院的现场教育基地 年以来,共接待各类学生636余次,3.1万多人。

快讯:一脚“跨越”历史:不负青松,华屋处处有“华屋”

产业繁荣快速发展,带领村民实现了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年末实现了全面脱贫摘帽。

收揽人心

今年6月,瑞金市出台了新的利民政策,华屋村率先展开试点。 村里的老人,70岁以上的只花2元,80岁以上的只花1元,不能在食堂吃午饭。

每天不到十一点,老人们坐在圆桌旁等着吃饭。 食堂负责人温桂莲说:“每天都有20多位老人来这里吃,不来的时候早点打招呼,以免浪费。

这样温暖人心的举动,在华屋还是不少的。

标准化卫生所不让大众的小病出村。 两个水陟和200米以上的水深传感器使天旱灌溉不再成为问题。 邀请农业专家训练村民的华屋,竭尽全力让村民们过得开心。

在现在的华屋里,17棵松柏静静地站在后山上,见证着村民火热的新生活,见证着共和国迅速发展的伟大征程。 村民们相信未来会更美好。

标题:快讯:一脚“跨越”历史:不负青松,华屋处处有“华屋”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xw/13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