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滤”就山河澄明 ,绿锦筑新产业宏图
——访浙江爱业滤布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爱萍
浙江爱业滤布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始终以“滤净世界,织就未来”为使命,深耕工业过滤领域二十余载,拥有46项核心专利技术,产品范围覆盖污水处理、化工医药、冶金矿业等18个行业领域,年产能突破500万平方米,丙纶滤布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25%。在董事长王爱萍的带领下,浙江爱业滤布有限公司正以“技术革新”为利刃,在环保政策浪潮中劈波斩浪,更以“产业报国”的情怀,推动着中国滤布行业走向世界舞台,书写下一部传统产业与现代科技交织的传奇史诗。
革新实业 重构产业格局
浙江天台山水神秀,佛宗道远,青山环抱间,滤布机杼声已回荡千年。这里的人们以经纬为笔、以织机为砚,书写着“中国过滤布之乡”的传奇。而王爱萍的故事,始于20世纪90年代一辆破旧的自行车。
1993年,王爱萍蹬着自行车穿梭于绍兴街头,后座捆着厚重的滤布样品。彼时的中国工业正经历粗放式增长,矿山轰鸣、污水横流,滤布作为工业的“肾脏”,却长期依赖国外进口。“国产滤布寿命短、跑料多,客户宁可高价买洋品牌。”忆及往昔,王爱萍眼中仍泛着不甘。她带着样品挨家叩响化工厂的大门,在烈日下骑行百里只为争取一次试用机会,暴雨中护住滤布宁愿自己被淋透。九载寒暑,自行车胎磨平了纹路,却在她心中碾出了一道信念:中国工业,需要自己的“过滤脊梁”。
“那时候,一顶草帽、一辆自行车、一沓产品手册,就是全部家当。”回忆起创业初期的情形,王爱萍至今仍感慨万千。睡过仓库、啃过冷馒头、遭遇过无数次闭门羹,但她始终坚信:“滤布虽小,却是工业的‘毛细血管’,堵住污染,才能让产业健康地流动。”这份执着,让她在2001年抓住了一个机遇——天台县平桥镇的招商引资政策。王爱萍倾尽积蓄购下了十几亩土地,创办了“天台县爱业滤布筛网厂”,成为中国最早一批专业滤布制造商。
时代的齿轮飞速转动。21世纪初,中国加入WTO,制造业腾飞,环保政策逐步收紧。王爱萍敏锐地捕捉到行业发展趋势:工业滤布不仅要“过滤杂质”,更要“过滤污染”。她带领着企业转型升级,聚焦污水处理、化工环保等高需求领域。二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初的作坊如今已蜕变为现代化企业。如今,浙江爱业滤布有限公司现有占地面积35000余平方米,拥有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8人、大专以上学历20余人,聚集了一批高素质的管理干部和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公司拥有先进的流水线生产设备,可生产机织过滤布、无纺布、金属、尼龙筛网等200多个规格的产品,其中涤纶、丙纶、维纶采用世界第二品牌的比利时必佳乐织机生产,厚度、密度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产品可广泛适用于PVC、锰业、镍业、钴业、锌业等有色金属以及化工、染料、制糖、制药、冶炼、陶瓷、水泥、钢铁、建筑等行业。“滤布是沉默的守护者。”王爱萍常这样比喻自己的产品。二十余年来,爱业滤布见证了中国工业从“粗放生长”到“绿色智造”的转型升级,而王爱萍,正是这场变革中的“织网人”。在她的带领下,公司已与新疆中泰化学、湖北宜化集团、信发华宇、格林美、华友钴业、湖南邦普、湖南中伟、广西中伟、宁乡杉杉、广东佳纳、广西银亿、优美科、赣州腾远、南京寒锐、江西赣锐、池州西恩、江钨钴业等200余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凭借卓越的产品质量和匠心精神,公司先后获选为“浙江省科技型企业”“AAA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荣获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性“十强”和“浙江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称号,是县“产业用布行业协会理事单位”,连续多年荣获“功臣企业”荣誉。公司管理已通过GB/T19001-2016/ISO9001:2015标准质量管理体系、GB/T24001-2016/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和GB/T45001-2020/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公司始终坚持“质量至上,信誉第一”的质量管理方针,赢得了国内外各大客商的一致好评。
科技突围 织就质量金网
滤布虽只有方寸,却需通晓“材料密码学”。涤纶耐酸、丙纶耐酸耐碱、锦纶导电……王爱萍如数家珍。走进爱业滤布的生产车间,轰鸣的织机声如交响乐般有序。从一根化纤丝到成品滤布, 需经历并线、整经、织造、质检、定型等 12 道工序,每一环节都镌刻着“匠心”二字。“质量是企业的命脉,容不得半点含糊。”王爱萍坚定道。
自企业成立之初,王爱萍便制定了一套严苛的“七重检验法则”:原料入库检测、织造过程抽检、高温定型复核、轧光精度测试……仅验布环节,工人便需借助放大镜逐寸检查,确保每平方米的布面绝无瑕疵。
对技术的执着追求,让爱业滤布脱颖而出。公司年均投入营收的8%用于研发工作,建成工业过滤材料实验室,攻克了“三维立体编织”“传感材料植入”等前沿技术。2021年,针对陶瓷行业的粉尘过滤难题,团队研发出“丙纶长纤螺纹滤布”,使用寿命延长了40%,可助客户年节省成本超百万元。王爱萍笑称:“我们的实验室像‘滤布医院’,客户带着问题来,总能带着方案走。”
王爱萍的创新,不仅改变了企业的命运,更推动中国滤布行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型。2023年,爱业滤布启动了“智能滤布”研发计划,将纳米传感芯片植入滤布层,可实时监测过滤效率、压力变化等数据。“就像给滤布装上了‘眼睛’和‘大脑’。”这项技术不仅能让客户能远程调控设备,还能通过大数据分析预判滤布的寿命,减少30%的非计划停机。
“滤布虽小,却连接着工业与生态、当下与未来。”王爱萍说道。二十余载风雨兼程,她用经纬编织的不仅是一块块滤布,更是中国制造业的匠心图谱。为此,她主导制定的《工业滤布耐磨损性能测试标准》成为了行业标杆,其研发的“自清洁滤布”技术被纳入国家火炬计划。在她的引领下,天台县滤布产业规模从2001年的不足5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72亿元,成为全球四大滤布生产基地之一。与此同时,作为“中国过滤布之乡”的龙头企业,王爱萍深知“一花独放不是春”,她牵头成立了“长三角滤布产业联盟”,联合27家企业共建检测中心、共享研发成果;联盟推出的“中小企业技术帮扶计划”,为12家小微企业提供免费检测、工艺优化等服务,帮助他们的产品合格率提升了20%,研发周期缩短了30%。“我们的目标是让‘中国滤布’成为全球工业过滤的首选品牌。”王爱萍坚定道。
“智”滤未来 绘就绿色蓝图
在爱业员工的心目中,王爱萍有个特别的称号——“王大姐”。这位掌管亿元产值的女企业家,更是员工们的大家长。某年全员体检中,一位工人被查出早期肺结节,及时手术后康复返岗。“企业是一棵大树,员工就是根系。”她常念叨这句话,公司不仅为全员缴纳养老保险,更设立了“子女助学基金”,用制度温暖守护着100多个家庭。
如果说温度与精度共生的管理之道是浙江爱业滤布有限公司驰骋向前的密码,那么责任与担当便是王爱萍为浙江爱业滤布有限公司织就的行业经纬。开拓“一带一路”市场,在印尼设立服务中心,承诺“72小时响应客户需求”……在王爱萍眼中,商业不是简单的产品出口,而是用技术和服务与客户进行对话。面对未来,已人过中年的王爱萍依然充满了斗志。她报名参加人民大学研修班,学习数字化管理;将儿子送入环保专业,笑言“要培养下一代‘滤布接班人’”“滤布的意义不仅是创造利润,更是守护生态。我想让世界看到,中国制造不仅有速度、更有温度”……
从自行车后座的一卷滤布,到智能工厂的全球订单;从“为生存奔波”的个体户,到“为环保赋能”的行业标杆,王爱萍用半生时光诠释了“一生一业”的匠人精神。在天台县平桥镇,爱业滤布的故事已成为传奇,而传奇的背后,是一位女性企业家对产品品质的坚守、对创新的追求以及对人与自然的深情。“滤布千丝万缕,初心始终如一”,匠心就是经线耐得住寂寞、纬线扛得起风浪,在千万次交织中,王爱萍正带领着浙江爱业滤布有限公司把“中国制造”四个字织进了世界产业的肌理之中,在浩荡的时代长河里,滤出一泓清泉、织就万里青山!
标题:浙江爱业滤布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爱萍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cjxw/47380.html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