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12字,读完约2分钟
甘肃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松山町鞍子山村妇女联合会主席袁什芬参加陇原巧手培训班,她计划把新学的技术带回家乡,教给越来越多的姐妹。 徐雪摄
中新网兰州6月25日电(记者徐雪)在甘肃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松山镇鞍子山村,43岁的农家女袁什芬有条不紊地打理着巧红刺绣坊,周边女性既可以在这里学习手工艺制作,也可以谋求就业增收。
袁什芬出生在穷人家,嫁到丈夫家时生活也不好过,最困难的时候连油盐酱醋都买不起。 袁什芬在家照顾孩子时,无意中听亲戚讲,当地青年有嫁人时吊刺绣的习性,她认为这是一份好工作,自己有刺绣的基础,不久就探索了刺绣的制作。
白天照顾孩子,到了晚上自己刺绣。 袁什芬最近告诉中新网记者,那时她想试试,把绣球花带到了县城,不料很受欢迎,所有销售额都达到了4000元。
刺绣竟然比种庄稼收入好。 袁什芬更自信,在家人的支持下,她的手工艺品种类更丰富,收入也逐渐稳定,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巧手。
袁什芬年创立了巧红绣坊,由于能干而热心,她当选为该村妇联主席。 文化程度不高的她自学了计算机,迅速发展电商进行网络销售,让更多的贫困女性在她的带动下有了收入和信心。
28岁的李得梅生病行动不便,体质弱的她也不会做家务。 袁什芬了解情况后,教授刺绣技术,制作的手工艺品按一项收费由刺绣坊统一收购销售。 目前,李得梅已经能熟练地制作多种刺绣工艺品,每年收入七八千。
刺绣坊中包含许多精美的刺绣、珠子、藏绣、钩织、丝网花、丝带刺绣作品。 截至目前,绣坊共开展了14次740人手工培训,推动周边女性灵活就业近400人。
近年来,天祝县大力推进贫困妇女就业转移、自主创业、在家灵活就业,比较有效地增加了贫困妇女的收入,为改善民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其中,巧红绣坊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发挥了模范引领作用,获得甘肃省陇原巧手示范基地称号。
我的梦想是把更多的手工艺品装饰在人们的生活中,并且通过技术丰富更多的农村女性。 袁什芬坦白地说。 (完)
标题:快讯:甘肃农家巧手创办绣坊 带动残疾妇女自强增收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xw/15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