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95字,读完约4分钟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基础。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防止耕地非粮食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前几天,农业农村相关负责人对《意见》提出的背景、要求、如何落实等问题进行了解读。
稳定面积和产量,安全获取粮食
近年来,我国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布局合理,粮食生产连年丰收。 但是,一些地区出现耕地非粮食化趋势,一点将农业结构调整简单理解为抑制粮食生产,一点经营主体违规在永久基本农田种树挖池,工商资本大规模转换农业种植非粮食作物等。
随着我国人口增长、支出结构持续升级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紧张,粮食生产需求仍将保持平衡态势。 新冠引发的肺炎疫情增加了国际农产品市场供给的不确定性。 农村有关人士表示,要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优先把有限的耕地资源用于粮食生产,着力稳定政策、稳定面积、稳定产量,牢牢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命线。
《意见》提出,必须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确定耕地利用的优先次序。 该负责人说,我国耕地总量少,质量整体不高,后备资源不足。 必须解决粮食生产迅速发展和发挥比较效益的关系,必须集中力量确保最基本最重要的东西。
首先,永久基本农田是迅速发展粮食生产,特别是对保障稻谷、小麦、玉米三大谷物种植面积至关重要。 其次,耕地通常必须首先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和饲料的生产。 第三,在优先满足粮食和食用农产品生产的基础上,适度用于非食用农产品的生产。 对市场明显过剩的非食用农产品,要加以诱惑,防止其无序快速发展。
作为确保粮食基本生产能力的核心区域,由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是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重要基础。 《意见》要求,一方面加强监管,防止粮食生产功能区弱化粮食生产。 另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把粮食生产功能区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
目前,各地已划定9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基本完成上图入库,并正确落实到分区。 据测算,粮食生产功能区建成后,可以保障我国95%的粮食和90%以上的谷物诉求。
大力引导和重视监管,支持工商资本和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
对比工商资本赴农村开展土地经营等情况,《意见》鼓励和诱惑工商资本发挥比较特点,适合赴农村良种繁育、粮食加工流通和粮食生产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等公司化经营,利润丰厚,与农民不争利润的行业,利润丰厚。
针对具体机制和方法,该负责人提出修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规范工商公司等社会资本租赁农地行为,各地依法建立健全工商资本流转土地资格审查和项目审查制度,为吸引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持。 另外,要加强租赁农田监测监管,一旦发现工商资本违反相关产业快速发展规划,不进行大规模耕地农业的非粮食化行为,要坚决纠正,立即停止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使农民成为土地和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
农业农村会同有关部门查明各地非粮食化底数,每半年开展一次全国耕地粮食生产情况监测评估,建立相关情况通报机制。 进一步确定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快速发展林果业、挖塘养鱼等处罚措施。
有甜头,有前景,稳定增加农民收入
这几年,我国粮食生产价格刚性上升,粮食生产利润持续下降。 如何提高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据该负责人介绍,多次管理,种粮比较提高效益,保障农民粮食基本收入,种粮农民有甜头,有希望。 第一从四方面着手
强势政策将加强对种粮主体的政策激励。 出效益,培育粮食产业化联合体,支持粮食产后干燥、加工设施建设,贯穿粮食生产流通的上下游产业链。 降价,大力推进代耕代种、土地管理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 防范风险,推进三大粮食作物全面价格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
该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小粮食产销平衡区自给率明显下降,主销区自给率继续低位下降,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粮食净进口量明显增加。
稳定各地粮食生产,采取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措施,动员各地区重农抓好粮食积极性。 产销平衡区要大力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粮田,保证粮食基本自给。 主销售区要确定粮食种植面积基础,稳定和提高粮食自给率。 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使粮食生产大省大县粮食生产不吃亏,有动力。 (记者高云才郁静典范)
标题:快讯:防止耕地“非粮化”——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生命线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xw/15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