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32字,读完约6分钟

蓝天下,沙柳茂密,连绵不断。 置身于绿色的大海,不太相信这里是过去寸草难生的毛乌素沙地。

6月17日,第25届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燥日记纪念大会和防治荒漠化国际研讨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选择在这里召开会议,意义深远。

森林砍伐率从9%提高到23%

25年前,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防治荒漠化公约,各国合作开辟了防治荒漠化的新道路。

25年来,国际社会在公约框架下为处理荒漠化问题作出了不懈努力,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此基础上,《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快速发展议程》明确了到2030年实现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的目标。

但是,世界沙漠化仍以每年7万平方公里的增长在扩大,世界25%以上的土地沙漠化退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5亿人口常年遭受虫害。 土地荒漠化直接威胁着世界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加剧了饥饿和贫困,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

快讯: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以目前的趋势迅速发展,到2050年,全球将有7亿人因土地退化和气候变化而流离失所,全球农作物产量减少10%,生物多样化减少40%左右,数百万物种灭绝。 6月17日,在第25届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记纪念大会和防治荒漠化国际研讨会上,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副执行秘书普拉迪普·蒙特忧虑地说。

快讯: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普拉迪普·蒙珉多次来到中国,在内蒙古、宁夏、甘肃和贵州等地实地考察了中国在土地退化治理方面的成功实践。 他目睹了在过去几十年内,中国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时的9%大幅提高到现在的近23%,土地沙漠化趋势比较有效地逆转,7000多万依赖退化土地生活的农民实现了脱贫。

快讯: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比呼和浩特更适合开这个大会的地方是哪里? 在这个蓝色的城市,我们可以享受蓝天绿草的纯净与永恒,享受这独特和谐的文化、民族与自然的融合。 普罗迪蒙·珈琲感慨地说。

左图治理后的北京怀柔潮白河流域(年摄)。 右图治理前的北京怀柔潮白河流域(年摄)。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实践,国土绿化和防砂工程不断推进,防砂科技成果不断涌现,我国实现了由砂进人到绿进砂退的历史性转变。 (新华社发)

快讯: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治沙成果举世公认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横亘在呼和浩特市北部的大青山,曾经草木郁郁葱葱,古树参天。 由于区位条件的限制和千百年来的人为破坏,大青山的前坡植被逐渐减少,岩石裸露,草木稀少,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1999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呼和浩特以大青山为生态建设主战场,实施了一系列规模较大的生态建设项目。 青山前坂森林的覆盖率从1990年代末的13.03%提高到了现在的50%。 昔日黄沙漫天、污水泛滥的大青山前坡,已被绿树覆盖,成为风景秀丽的城市生态画卷。

快讯: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鄂尔多斯的库布沙漠和毛乌素沙地曾是内蒙古沙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20世纪70年代中期,沙化土地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45%,每年被风沙破坏的农田占40%左右,20%的农田基本没有收获。 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毛乌素沙地和库布沙漠治理率达到70%和25%,目前两大沙漠森林资源总面积达3457万亩,森林覆盖率26.07%。 鄂尔多斯环境空气优良天数连续几年稳定在340天左右,获得全国绿化示范城市、全国防沙治沙先进集团、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年成为《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3届缔约方大会举办城市。

快讯: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内蒙古沙区生态发生明显变化,只不过是我国治沙卓著成果的缩影。 研究数字显示,近20年来,全世界新绿地的四分之一来自中国,中国新绿地的42%来自人工造林。

作为《荒漠化公约》缔约国,中国政府始终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采取了政策、法律、科技、行政等一系列较为有效的措施,推进了荒漠化防治工作。 在漫长的沙漠化防治历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果,实现了沙漠化和沙漠化土地面积持续净减少的历史性逆转。 在发表会议主旨演讲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张建龙这样说道。

快讯: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张建龙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介绍了中国治沙中出现的一系列先进典型和成功方法。 例如,由地方政府主导,广泛动员群众,世代和世代,任一下治沙的山西右玉、陕西榆林、新疆柯牙模式政府主导,企业广告主体、群众以众多参与协同治沙库布其模式的个人为主,带动群众治沙的石光银、牛玉琴、石玉琴。

快讯: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这些成功的方法和宝贵的经验,为中国防治荒漠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世界生态治理做出了中国的智慧。 张建龙说。

科学治沙才能持续

如何遏制全球荒漠化趋势? 答案是科学的治沙。

张建龙说,中华民族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文化。 习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中国推进绿色快速发展、处理荒漠化问题的根本依据。

荒漠化地区生态脆弱,缺乏林少绿,需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实施沙漠生态系统保护工程,严厉打击破坏沙漠生态的各种违法行为,使自然得到休养生息。 荒漠化地区还需要积极开展治理修复,增加绿色。 中国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等重点工程的成功实践表明,人工植树种草、封沙育林育草等人工促进生态修复是增加绿色、恢复生态的较为有效的措施。 荒漠化地区光热资源丰富,需要适度科学开发利用,逐步发挥荒漠化地区光、热、土地资源的特点,多用光、水、新技术、效益高的技术路线,科学适度快速发展特色产业,可以增加群众收入,减轻生态压力

快讯: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快速发展荒漠化防治事业,必须大力快速发展科学技术,通过科学技术创新提高整体水平。 必须以问题为导向,解决防治荒漠化的全球科学问题和防治荒漠化的技术瓶颈组织的难关,尽快解决防治荒漠化的难点二、以诉求为导向,积极运用遥感、新闻、生物及网络等新技术 要为荒漠化防治探索新思路,研究新做法,开发新技术,提高荒漠化防治的质量和效益。 三要注重效果积极宣传科研创新成果,使科技成果在荒漠化土地上落地开花结果,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的快速发展。

快讯: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据介绍,中国将在一带一路荒漠化防治合作机制框架下,继续与相关国家开展交流合作,加强人员互访,组织相关培训,并根据目标国家实际开展主题研究,促进相互学习的相互认证。 未来,中国还将在特定国家和地区研究建设技术性、示范性兼备的荒漠化防治合作项目,真正全球共享中国的荒漠化防治经验,造福世界人民。

标题:快讯: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xw/13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