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8字,读完约4分钟

为兰州新区火家湾村试制的水田。 魏建军摄影

中新网兰州6月24日电(记者魏建军高莹)种植半个多月,如今稻田摇荡绿波,国庆期间成熟能开镰。 在建筑领域努力了几十年之后,袁兆全开始了正业,首次尝试在兰州新区的盐碱地种植水稻。 他说,如果试种成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不仅改善当地局部环境和气候,也有利于农民扩大业务、增收致富。

快讯:兰州新区盐碱地种水稻:告别“十年九不收”田间荡绿波

图为王玲崇举起一小撮泥沙拆除当地土质条件。 魏建军摄影

兰州新区位于西北内陆,千百年来,在这片被称为秦王川的土地上,当地农民靠种小麦、玉米等旱地作物吃饭,对他们来说吃水不足,种水稻更是天方夜谭。

因为绿色的波浪而摇曳的水田。 魏建军摄影

但是,最近兰州新区火家湾村农民抛弃的农田中,前13亩沙地水稻在这里试种,当地农民流传的10年9次没有收获已成为历史。 村民张旺德对记者说,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水稻,总有一天,可以在自己家门口看到水稻的栽培。

图为技术人员正在进行水稻的插秧。 魏建军摄影

让西北偏北的农田人民吃自己种的米,是袁兆全的愿望,研究沙漠水稻种植已经是王玲崇七年的希望。 这样,王玲崇和袁兆全一拍即合,双方在进行了多方考察后,最后决定在兰州新区开辟试验田。

甘肃,半年有余。 在踏上这条无名小路6年多的战争沙漠中创业,将不毛之地变成沃土的梦想并没有停止。 王玲崇在那张微信的力矩上这样写道。 但是秦川之地,荒芜的山野,横断色,历史问题很多,各方面的条件都带来了困难。

快讯:兰州新区盐碱地种水稻:告别“十年九不收”田间荡绿波

据统计,甘肃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多样,大部分为戈壁沙漠、冲积沙漠、盐碱地和沙地等。 王玲崇说,从黑龙江平原沙地到内蒙古科尔沁沙漠,都不是问题。 水稻的培育和栽培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但来到这里,一开始还是有点棘手的。

快讯:兰州新区盐碱地种水稻:告别“十年九不收”田间荡绿波

最大的困难是它的陷落性,比流沙沙漠还要麻烦,保水性非常差。 王玲崇说,泥沙残留在石头的缝隙里,随着水的渗透,这些细小的泥沙会随着石头颗粒的下落而塌陷。 现在看到的这片稻田,一旦水饱和,3个小时就开始枯萎,出现了裂缝。 下渗透量远远大于蒸发量,必须新采用下渗透防止技术。

快讯:兰州新区盐碱地种水稻:告别“十年九不收”田间荡绿波

他说,沙田的这种缺陷性是他们没有料到的。 经过深耕、平地、激光精平,平整后平整土地,几天后大小低洼处达9处,采用小梗台挤淤、低洼回流池、排水灌溉用水等田间分水土法进行土地追平,目前基本上是后期塌陷性土地 根据实测,比前阶段节水1/3左右,10亩每天用水432立方左右。

快讯:兰州新区盐碱地种水稻:告别“十年九不收”田间荡绿波

自从这些水稻种在砂石地上以来,王玲崇就没有停止过,田头总是看到他的身影。 他舀了一小撮土砂,说沙地的土壤受到弱碱性,检查了碱性,结果是8.1左右。 利用原生态基质育苗、羊粪牛粪醋糟搭配有机肥、农作物轮作、间作、生态养殖杀虫等自然耕作法有机栽培。

快讯:兰州新区盐碱地种水稻:告别“十年九不收”田间荡绿波

王玲崇表示,水稻正常生长周期为157天,但兰州新区不符合157天的水稻生长条件,最多生长135天。 多次考察当地地质、气候等条件,与水稻研究所合作进行研究培育,培育出两种比较兰州新区生长周期的种子。 一个是生长周期132天,一个是135天,以比较有效的周期进行栽培。

快讯:兰州新区盐碱地种水稻:告别“十年九不收”田间荡绿波

记者表示,水稻的田间管理包括人工除草环节、修复环节,他们鼓励当地农民按日计酬,帮助增收。 王玲崇告诉记者,未来如果大面积种植成立农场,有可能采取农民入股的形式。 当然,农民以准劳动者的形式和农转工的形式进行精扶贫,把他们变成农田管理者。

快讯:兰州新区盐碱地种水稻:告别“十年九不收”田间荡绿波

袁兆全说,沙石盐碱地,但也有其好处,除了富硒弱碱外,兰州新区昼夜温差较大,中午一两点高温时,适当排放稻田水分,进行高温杀虫。 栽培的话,虽然产量不一定高,亩产在300斤以上,但是质量可以保证,是纯有机的。

出乎袁兆全意料的是,种完水稻后,燕子和水鸟都来了,改变了当地的小局部气候。 他计划明年扩大到千亩,大面积宣传,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改善民生,也为兰州新区的历史创造了小奇迹。 叫陇稻,或者兰州一号吧! 袁兆全感慨地说,这是我们甘肃人自己的水稻。 (完)

标题:快讯:兰州新区盐碱地种水稻:告别“十年九不收”田间荡绿波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xw/11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