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1字,读完约4分钟

民法典对网络侵权说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民法典中特别重视对互联网延伸的民事权利保护,涉及个人新闻保护、网络虚拟财产、打赏、电子合同、肖像权、网络侵权等网络相关内容。 民法典对于网络侵权,并不能说对互联网行业长期健康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快讯:民法典对互联网侵权说“不”

人格权条款充满了人情味

据了解,民法典最大的亮点之一是人格权的独立篇。 翻开民法典,人格权一篇集中表达了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立法宗旨,使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得到了法律的确认和保障。

网络时代,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网络谣言、窃取和贩卖个人新闻等侵害个人人格权的现象频发,公民隐私权、个人新闻等人格权益亟待保护。 随着网络深度进入个人生活,网络侵权的发生范围有扩大的趋势,民法典规定了相关情况。

快讯:民法典对互联网侵权说“不”

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教授表示,如何保护个人新闻,如何加强新闻采集者、共享者和大数据开发者的新闻安全保护义务等,预防新闻泄露等损害的发生,是人格权编应发挥的重要功能。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威表示,网络虚拟世界是自然人现实世界权利的延伸,现实世界的所有权应该在网络环境中映射。 民法典实施后,人格权将成为网络人格权保护最重要的请求权基础。

机器偷拍个人视频后,在网上传递画面中的面孔、滥用人工智能技术更换画面中的面孔、制作非法影像作品,公众可能面临的不良忧虑,民法典也成为顾客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武器。

另外,民法典规定了自然人的声音权利,其中明确就自然人的声音的保护,参照了适用肖像权保护的相关规定。 朱威指出,这将成为许多音响制作人和平台的福音,他们不仅可以维权,还可以选择更高效的人格权作为请求权的基础。

快讯:民法典对互联网侵权说“不”

生活安宁纳入隐私

中国网络新闻中心发布的第45次《中国网络快速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中国读者规模达到9.04亿,网络普及率为64.5%,巨大的读者规模构成了中国蓬勃发展的费用市场

民法典特别重视隐私权和个人新闻保护。 民法第1032条确认了自然人享有隐私。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探究、侵入、泄露、公开他人隐私等方式侵犯他人隐私。 另外,第1033条中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确定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通过电话、邮件、即时通讯、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犯他人个人生活的平静。 不得进入、拍摄或窥视他人住宅或酒店房间等私人空间。 这些都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出现新问题的时候制定的,对比性和可操作性强,也符合时代诉求中审判实践的需要。

快讯:民法典对互联网侵权说“不”

专家表示,民法典在解释隐私时提及生活安宁,实际上是一种独立于隐私的安宁权。 今后,网络骚扰等将有法可依。

虚拟财产不是虚无

民法典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为人民的美好生活提供了法治保障,越来越多的互联网新场景有法可依。 王利明认为,民法典立足于现实国情,应对了互联网、高科技、大数据时代信息轰炸和科技进步带来的问题。

例如,近年来,低年龄段读者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花钱、殴打网络主播的现象屡屡发生,引起舆论的争论。 本民法典规定,八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的能力者,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 未满8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法律行为。

快讯:民法典对互联网侵权说“不”

据专家介绍,未成年人未满8岁,人偶奖无效,监护人要求对方退还奖金,也充分体现了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

游戏账号不是财产吗? 虚拟资产可以继承吗? 这些可能是几年前不太被关注的话题,但最近很多网民备受热议。

虚拟财产等互联网行业内的新名词——民法典,并未确定其性质,但将这4个文字写入了民法典。 朱威说,下一步是让我们更清楚这一点。 考虑到虚拟财产具有人权法和财产权的双重属性,为了明确这一点,需要时间、空间和适当的契机。

标题:快讯:民法典对互联网侵权说“不”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xw/10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