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585字,读完约11分钟

年,吴在门诊接受了患者的诊察。 (照片由陕西省友谊医院提供)

年7月26日上午,在陕西友谊医院,95岁的一线医生吴合安静地走了。 按照她生前的遗嘱,家人为她完成了角膜和遗体的捐赠。

很多人听说过吴合。 由于她创立了西北地区第一个免疫过敏科,恢复免疫功能在大致的防治反复感染、过敏疾病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果。 她退休后也多次就诊至94岁,看病不反复检查,开出最便宜但最有效的药,几十年来陆续诊治了5万名初诊患者。

快讯:95岁的“一线医生”走了,她“把喜欢的事做到极致”

入党74年,吴合经过了血汗和烈火的淬火。 众所周知,吴合曾经是中国共产党地下党员,在上海医学院组织和指导学生爱国运动。 她是浙东游击队后方医院的负责人,在战火纷飞中救了一命受了伤。 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事医疗工作,曾两次立下光荣的三等功。

快讯:95岁的“一线医生”走了,她“把喜欢的事做到极致”

吴合说:“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好医生的衡量标准都不会变。 那是懂得仁术的事。”

因为腰的膝盖下不去,所以她在家看病去了

1984年,60岁的吴合光荣退休。

闲暇之日,吴合也曾到老年大学学习国画,但她主动要求马上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 医院对吴合实行再就业,这又是三十多年。 医院也说服吴合安度晚年,但都被她拒绝了。 吴合从年初开始就有看病的义务,没有得到任何津贴和补助。 后来,因为不小心伤了腰膝盖,不能下楼,她就在家看病了。

快讯:95岁的“一线医生”走了,她“把喜欢的事做到极致”

吴合的家在医院旁边的家属区。 家里陈设简单朴素,最多的是椅子和长椅,容易来看病的患者在等待看病。

每天早上,吴合起床吃早饭,用电脑查看邮件后,坐在客厅的沙发上等患者的门。 唯一的变化是不穿白大褂,在家打扮。 茶旁边有一摞病例。 那是吴合多年的习性,对所有患者,她都会详细询问病情,记录,编病历,建立详细的疾病记录,跟踪随访。

快讯:95岁的“一线医生”走了,她“把喜欢的事做到极致”

患者到医院就诊后,到吴合家看病。 看病结束后,吴合的助手、退休的次女朱建平带着患者回医院取药。 每天都是这样。

所有来就诊的患者,吴合都有标准的诊疗程序。 她不让患者重复检查,当患者打电话咨询时,她必须告诉患者参考现有的病历和检查结果。

哪里不舒服? 你在哪家医院看过病?开什么药?你知道这是激素吗? 你平时喜欢感冒吗? 你出汗多吗? 吴一连串清脆而谨慎的提问,让甘肃陇南慕名而来的患者大吃一惊。 吴老师问得太细了,生病两年来,我第一次和医生交流这么深。

快讯:95岁的“一线医生”走了,她“把喜欢的事做到极致”

不仅如此,触诊后,吴合还让患者读书。 那是她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为患者写的《过敏性疾病和复发感染症的免疫治疗》。 然后向患者介绍治疗想法,说明服药方法,留下自己的电话号码。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随时给我打电话。

快讯:95岁的“一线医生”走了,她“把喜欢的事做到极致”

病人来了就全部学习。 学习是让患者了解病因、治疗方法。 并不是开个药就能解决的。 这有助于患者的自觉治疗。 吴合的次女朱建平说。

因为朋友介绍吴老师很好,我才远道而来,没想到她听得很详细,讲得更详细。 一位患者告诉记者,吴合给他开了一个月用量的药不到100元,其中最便宜的是每盒8毛5分。

陕西省友谊医院内科主任医师马晋秋回忆:吴主任对每位患者都是这样。 我尽量给你治病,尽量不要花钱。 她经常跟我们说,患者生病是灾害,家里有患者,这个家的负担就足够重了。 千万不要让他花更多的钱。

人的价值在于奉献

熟悉吴合的人都知道,她的生活极其简朴。 我和她交往了几十年,很少穿新衣服,总是白衬衫,蓝裤子。 马晋秋的回忆,吴一件灰色毛衣穿了十几年,袖口磨破了毛球。

但是,面对因贫困而辍学的孩子,吴合总是很大方。 吴合家有一本很厚的杂志,从1993年开始塞满了希望工程、盲童金钥匙行动、春蕾工程、贫困地区学生的捐赠证书,其厚厚的汇款单包括多个城市和乡镇。 20年来,她捐赠了81名贫困学生,累计金额为76400元。

快讯:95岁的“一线医生”走了,她“把喜欢的事做到极致”

在吴合身边长大的孙女孙雅楠,至今仍忘不掉祖母送给自己的结婚礼物。

在婚礼上,我想让祖母说几句话。 她站在桌子前,说希望借这个地方大家能拯救贫困的孩子。 突然,我想我从没说过祖母做了这么好的事。 孙雅楠一边说一边打开信封,抽出里面的汇款单、成绩单、信、画,铺在一面。

给雅楠夫妇送了礼物。 今后我以他俩的名义捐赠两个孩子,捐款还是我出。 吴合出席婚礼时,会场响起了掌声。 能感受到发自内心的钦佩,真的很自豪呢。 孙雅楠说。

人的价值是他给了世界多少,而不是索取多少。 我是医生,我的一生都想在这个社会的角落里扮演自己的角色。 早在2001年,吴合就亲自填写了遗体捐赠申请,之后签署了无偿捐赠角膜的请愿书。 她立下遗嘱:自愿捐赠遗体、角膜,不送花环,可以把准备买花环的费用捐给不能上学的孩子。 别买寿衣,一切从简。

快讯:95岁的“一线医生”走了,她“把喜欢的事做到极致”

吴合去世后,家人听从她的遗愿,不设灵堂,不放花环,不开追悼会。 家人、朋友、同事聚集在一起,分享她向家人传递的敬业精神、对医学事业和人民的爱,以及善良正直的人生态度。

吴合在为患者答疑解惑的微信群里,患者们纷纷表示:吴合医生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医生,她对患者像老年人一样关心家人的正常,永远不要忘记人们的好医生,希望她在天堂依然幸福快乐。

天台山白衣战士

在吴合家的客厅里,她曾经为了给患者看病写病历的桌子上,现在放着吴合的画像,画中吴合的表情慈祥而眼神坚定。 那是吴合的长子朱建军用画笔向母亲表示哀悼,我想描绘母亲一样的共产党员的底气。

1945年6月,还是上海医学院三年级学生的吴合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出任上海医学院中共地下党支部书记。

按照党组织的要求,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团结同学,组织读书会,邀请进步人士演讲,参加和组织学生爱国运动。 吴合在回忆录里写着。 在此期间,吴合参加了五二〇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学生运动。

1948年8月,刚毕业的吴合被国民党列入黑名单搜查,组织上考虑到她的人身安全,被安排到江苏金坛工作。 同年9月,中共浙东临时职工委员会决定在天台山麓的宁海山洋地区建设后方医院。 吴合随后被派往天台山,担任浙东游击队后方医院院长。

快讯:95岁的“一线医生”走了,她“把喜欢的事做到极致”

1949年3月2日清晨,发生了第二次攻打天台城的战斗。 3日深夜,一群伤员被送往外湖村。 当时伤者近40人,我连夜走山路,换了灯笼药缠了绷带。 吴合后,伤员的伤口刚刚解决,山下的交通发来信息说有情况,大家又抬着重伤者搬到了深山。 经过几个星期的折腾,伤员们暂时安顿在下深孔竹林里的两个小屋里。 后来,为了安全起见,后方医院又搬迁到了人烟稀少的上深坑龙潭背。

快讯:95岁的“一线医生”走了,她“把喜欢的事做到极致”

山中竹林用毛竹做了公馆,里面有竹片编的钢床,通铺和单铺为伤员睡觉,工作人员睡在地板上。 吴写道。 医院的条件很简陋,从屋顶、围墙、病床到镊子、换热器、副木都是竹子做的。 当时治疗的是伤情严重、生活不能自理的伤员,吴合总是把自己的竹席铺在病情最重的病床中间,容易注意伤员的病情变化。 她还不怕脏不怕累,用竹筒为伤员接尿,手拿竹叶为伤员大便。

快讯:95岁的“一线医生”走了,她“把喜欢的事做到极致”

我很忙,两小腿和腰部都长了很多脓疮,但是我舍不得吃药。 吴合在回忆录里写道,到膝盖的袜子一直没空脱,里面的肿块结痂也不动。

后方医院的工作人员童曼林曾向吴合提出意见。 你平时全心全意为伤员服务,但自己的脚化脓成这样,一度很难治愈。 吴合马上说:“那你给我换药吧。” 不擅长掌握医药知识的童曼林就这样笨拙地练习着给吴合换药。 之后,吴合每天抽出一个小时,训练后方医院的年轻人,复印件有微生物、人体解剖、战地救护、伤口解决、药理、配药、消毒等。 说到注射,吴合让学生用自己的身体练习静脉注射、肌肉注射。

快讯:95岁的“一线医生”走了,她“把喜欢的事做到极致”

在后方医院工作的方山先生写道,刚被释放的伤员伤口疼痛难忍,起床前抄下小便用的竹筒,被吴合击中头部。 伤员中的几个党员批评他,反复讲道理。 他向吴合公开道歉,要求亲自监禁。 吴合连连挥手,说当时换自己药的时候手的力量可能加重了,加强了他的疼痛,请他原谅。

快讯:95岁的“一线医生”走了,她“把喜欢的事做到极致”

《浙江天台县妇女革命运动史概况》中记载,吴合任后方医院书记、院长、白求恩式忘我就业精神受到伤员、指挥官和当地群众的喜爱和好评。 当时的伤员陈魏富班长在解放后写了一封赞扬吴合的信。 每次我学习《纪念白求恩》,眼前都会浮现她的身影。

快讯:95岁的“一线医生”走了,她“把喜欢的事做到极致”

1949年6月浙江天台解放,浙东游击队纵队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吴合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浙江军区台州军区分医疗队队长,随后被调到宁波军区分医疗队队长、萧山35军104师建工6师医疗队队长,其间两次荣立三等功。

明年我给你们看病。 来世,我祝人类健康

1954年,吴合转业到陕西省友谊医院(原陕西省建筑中心医院)担任内科主任。 她组织医疗队为分布在陕南陕北崇山峻岭的三线建筑工人进行调查、普防、普治工作。

即使是只有一个工人的山中工地,吴合也要求去。 偏僻的患者需要输血,没有血源,她带有o型血,所以自愿无偿给患者输血。 1977年,我是去城固县天明公社医院的农村医疗队队长,要上山走70里的路。 有一次没赶上公共汽车,我从下午几个小时走了六个小时,到了傍晚七点才到。 吴合曾想起来了。 一次是儿童阑尾炎穿孔腹膜炎,患者没钱,她打电报给恋人汇300元,从血站买血输给患儿。

快讯:95岁的“一线医生”走了,她“把喜欢的事做到极致”

马晋秋1977年刚毕业,在吴合领导的内科工作。 当时我对吴主任特别敬畏。 不管是病例书还是身体检查,她对业务要求特别严格。 马晋秋说,我们也害怕和吴主任一起去乡下,她一去总是绕轴,没有休息时间。 年轻人受不了,但吴主任还很有干劲。

快讯:95岁的“一线医生”走了,她“把喜欢的事做到极致”

在马晋秋眼里,吴合一直这样,把为人民服务放在主要位置,不谋私利,不劳而获,不问报酬地治疗患者。

有一次,我遇到河南的病人,问诊的时候发现他的地址有点熟悉。 问一下,我发现吴主任把药送到过邮局。 据马晋秋说,吴合不仅把自己的钱给患者买药,有时没有见患者的地方,也没有吃饭的地方,她会拿出自己的钱。

1980年,吴合赴美进修一年,在陕西友谊医院建立了西北地区第一个免疫过敏科。 她长期从事临床医学工作,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通过大量病例总结分析,形成了系统、比较有效的诊疗方法,特别是在恢复免疫功能治疗复发感染和过敏性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陕西友谊医院业务副院长张宏鸣说。

快讯:95岁的“一线医生”走了,她“把喜欢的事做到极致”

用吴合研究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愈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紫癜等疑难病症,在多家医院广泛应用。 她领导科室采集、培养抗原,进行致敏原和脱敏治疗,亲自参与中药脱敏糖浆中药粉剂剂型改良点刺法制备致敏原和口服脱敏液等。 几十年来,她先后诊治了5万名初诊患者。

快讯:95岁的“一线医生”走了,她“把喜欢的事做到极致”

吴合的小女儿朱建华用母亲的语气写了一篇文案,作为母亲一生的总结和对子孙的祈祷。

我一生95岁。

生命于去年7月26日10点28分停止。

今天的天空很蓝,太阳很暖和。

我希望用手扶着墙,移到窗边,仰望蓝天,感受白云飘飘。

我想坐轮椅,去胡同,抚摸树干,感受东风光纤。

如果能倒退三年,我还在上班,给患者诊断,病和病都不会回来。

再过20年引退,就会往返于母校的讲台,表达对上海医学院的心情。

并且,30年后,在医疗队的乡下忙碌着,为他们送药,为他们自己输血。

如果可能的话,返还给游击队医院,一名医生·护士紧急救护伤员,兼做护士的训练。

当然我想退到医学院的桌子前,听教授们详细的指出。 学校潮被国民党搜查时,在我面前的是什么? 你是哪个同学?

再过几岁退役,那就是我的童年,游泳跳水,在黄浦江边玩。

愿望会充分实现,为什么要回到当时呢?

人们为了获得最大的成功,必须做到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极限。

我将继续用眼角膜详细观看人类

用自己的遗体对空军军医大学的学生们进行教育指导。

明年我给你们看病。

来世,我祝人类健康。

标题:快讯:95岁的“一线医生”走了,她“把喜欢的事做到极致”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xw/3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