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11字,读完约6分钟

阅读提示:最近备受瞩目的张艺谋新片《金陵十三钗》在北京首次揭开面纱。 这部以1937年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电影,是去年1月10日左右来到宁拍摄的。

据悉,张伟平制片人投资6亿元人民币,票房有望达到10亿美元。 张艺谋在《金陵十三钗》中起用美国好莱坞大牌演员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演男一号约翰,不惜巨资请世界顶级球队制造战争场面,不仅向世界介绍1937年冬季南京发生了什么,也向世界介绍了南京人乃至中华民族的

“《金陵十三钗》看点:极富血肉感的女子群像”

这个故事讲的是——1937年冬天有这样的“南京人”。

《金陵十三钗》是以严歌苓的小说《金陵》为蓝本拍摄的。

1937年冬天的南京,几名神职人员、合唱团的大家闺秀、13名逃离战火的秦淮河风尘女子、6名从死者山里出来的伤兵,共同躲在洋教堂躲避战火。 年轻的女学生们很害怕,但总是不屑一顾,敌视同样可怕的妓女们。 在一时的和平中,妓女们和伤兵们之间似乎隐约产生了爱,但原本忧郁的教堂似乎因此而充满了愤怒和喜悦。

“《金陵十三钗》看点:极富血肉感的女子群像”

结果,这个小避难所还是被日寇横冲直撞。 五名中国军人都被刺刀选中,落在身上各处。 但是,他们即使遭到惨烈的死亡也没能拯救女性们的命运。 几天后,当日本士兵再次闯进来要带走所有的女学生时,13个风尘女说:“我们要走了。” 秦淮河的妓女们扎着两条辫子,换上白大褂的黑裙,打扮成女学生的样子。 她们把自己交给日寇,但只是在各自的衣服里藏着剪刀……

“《金陵十三钗》看点:极富血肉感的女子群像”

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

张艺谋:独特的视角讲述了崇高的主题

在《金陵十三钗》的发布会上,张艺谋称赞这个故事视角独特,以13位金陵女性为切入点,阐述了崇高的救济主题。 他自己也从史料中看到了日军去难民营骚扰,去找女人时,风尘女子挺身而出的记载。 这些女人的勇敢令人敬佩。 尽管相关的记录很少,作家严歌苓还是把它变成了小说。

“《金陵十三钗》看点:极富血肉感的女子群像”

张艺谋说:“我从独特的女性角度谈了人道主义主题,所以觉得很好。 感觉很新鲜,很吸引我。 这决定了《金陵十三钗》不同于以往南京大屠杀主题素材的电影。 ”。

因为这个故事发生在南京——

演员必须学习当时南京女性生活的细节

《金陵十三钗》讲述了发生在南京的故事。 因为这个艺谋邀请了南京早报记者第一个提问。

电影元素浓厚,南京话对白多。

早报记者:南京人最在意的是这次用什么样的方法、什么样的要素来表现1937年的南京。 我听说演员们一旦上了培训班,必须暂时忘记普通话,说的每一个字都必须是南京口音。

张艺谋:确实有两个演员的培训班正在进行,一个是训练小演员,另一个是训练大演员。 大约有30到40人。 培训复印件包括南京话。 然后我告诉你,电影中南京方言对白的比例很高,会比反映大屠杀主题素材的电影高。”

晨报记者:除了语言之外,还有培训的复印件吗?

张艺谋:只是。 《金陵十三钗》的女演员基本上是新人。 为了找这些演员,剧组费尽周折,从2007年开始到处找人选,一共花了几年时间。

训练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演员在1937年彻底回归。 比如要演20世纪30年代的女性,女演员必须穿旗袍,习性要学会穿旗袍。 所有的演员都能穿,能走,能跳,所有表达的感情都要穿旗袍来完成。 为了让女演员们的旗袍更合身,更像1937年南京女性的流行风格,我们特地邀请了著名设计师张叔平担纲设计。

“《金陵十三钗》看点:极富血肉感的女子群像”

除旗袍外,当时南京女性的其他生活细节包括化妆、穿长筒袜等,需要学习衣食住、饮食、拉扎罗的睡眠,很有当时的味道。 我们雇了几个80多岁、熟悉当年生活的老人,让专家演员上课,用语言教学。

晨报记者:这一切都是为了更真实地反映1937年的南京吗?

张艺谋:对了,我们得借这部电影向世界介绍中国,介绍南京的风土人情。 ”

"必须表现出南京人的反抗和不屈不挠. "

晨报记者:日前,网上曝光了“金陵十三钗”在南京附近某处集资巨额重建的电影外景地,看到了教堂和中华门城楼般的高大建筑物。 但是,当时经历过战火的教堂,至今仍然屹立在南京街头,如圣保罗堂等地,为什么不直接录用,而要花费上千万的巨额资金进行重建呢?

“《金陵十三钗》看点:极富血肉感的女子群像”

张艺谋:这些教堂我们早就去现场看过了。 教堂很完整,但是位于市中心。 另外,周边也有很多后来建成的高楼,现场拍摄一定很麻烦,所以最终决定异地重建外景。

晨报记者:那为什么要重建城门呢? 大部分场景不是发生在教堂里吗?

张艺谋:重建南京的城门,是因为两位编剧严歌苓和刘恒想通过改变原着,给故事加线条,画出流血抗战的线,来表现南京人、中国人英勇抵抗和不屈的精神。

另外,我们花了巨资雇佣了世界上最好的烟花工具队。 他们参加的电影有《拯救大兵瑞恩》《兄弟连》《007》《哈利波特》等。

这个班子的成员也悄悄去了南京看外景基地,但希望用他们擅长的烟花特效再现南京保卫战的残酷,让这个故事被越来越多的世界观众所理解。 特派记者王晟

特别是跟踪南京著名白话表演艺术家丁少华担任剧组演员的语言关

“十三钗”的训练很有效

前几天,刚被选中的演员们,在南京接受了南京话的训练。 记者也联系了负责南京话培训的老师——南京著名白话表演艺术家丁少华。

谈到《金陵十三钗》,丁少华很紧张,用各种方法纠缠,他告诉了记者一些相关情况。 一个多月前,两位《金陵十三钗》的副导演找到了丁少华,请他挑选的演员训练南京话。 “有30个小演员。 其中只有三个男孩。 年龄基本上是十三四岁。 ”。 丁少华说,这些孩子基本上是在南京选的,大多是南京人,有一定的南京话基础。 虽然导演要求说多年前的老南京土语,但现在江宁、六合一带除了老人还会说外,很少有人说这种土语。 丁少华说,他多年来一直在说南京白话,但一直坚持着,所以说还是很有把握的。 “什么华丽、阿要辣油、静香、麻吉……这些比较日常的用语是训练的重点。 ”

“《金陵十三钗》看点:极富血肉感的女子群像”

据说这样的训练持续了约1个月,每天进行2个小时的训练。 记者问,这种培训是否比较有效。 丁少华说,效果还不错。 至少让孩子知道在那个时代的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交流的。 关于是否有剧本台词,丁少华说还没有。 据悉,目前该前期训练暂时告一段落,正式拍摄时,丁少华有可能到现场指导。

“《金陵十三钗》看点:极富血肉感的女子群像”

但是,丁少华表示,由于有关他训练的事件也被外界知道,导演当时很生气。 他说,由于剧组相当低调,所以前期的活动一直对外保密。 记者刘磊

标题:“《金陵十三钗》看点:极富血肉感的女子群像”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sssh/21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