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4字,读完约3分钟
如何决定引进下一个疫情对策
病毒还在蔓延,本来期待的拐点还没有来,抵抗了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到达了重要节点。 现在,这次疫情与2003年的sars、2009年的全球h1n1流感相比,破坏力和反应度都超过了前两者。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次疫情也是对国家管理体系和能力的挑战和检验。
据最新和最乐观的预计,湖北以外省份的疫情将于2月20日左右达到拐点。 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实现确诊病例数和疑似感染人数的减少。 考虑到在武汉及其周边地区,大量感染者未能及时治疗,隧道尽头的光线可能会在一个月后出现。
但是,现在在病毒本身没有充分的认知的情况下,这种预测本身有很大的局限性。 例如,有专家指出,疫情早期新冠肺炎诊断标准有误,多名患者未确诊。 迄今为止,与病毒的动物源和中间宿主最终未被确认的某些机构渲染的中药的比较有效性和大众对新型抗病毒药瑞德西韦疗效的期望相比,世卫组织目前尚未发现较为有效的抗病毒药,疫苗的开发也远水不解, 应该指出,提高群体免疫力是拐点出现的关键,但目前尚不清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治愈后是否完全免疫。
当然,这么说也不排除拐点来得早的可能性。 从全国范围来看,新的疑似病例从2月5日开始连续减少,这似乎是目前全能型政府采取的干预措施开始有效发挥了作用。 在武汉及其周边地区,通过派遣医务人员、建设方舱医院,患者的治疗问题有望基本得到处理。 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和资源,包括运用高科技手段严防死守,切断不必要的人员流动,二三代感染和社区性感染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
今后两周,现行的包围病毒蔓延政策和不使人接触的措施,仍然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仍然是上策。 但与此同时,也应该考虑到严格的死守管制措施的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 如果疫情在3月下旬以后还在持续,不仅要考虑对经济的影响,还必须考虑民众对目前防控措施的承受力。
事实上,病毒流行一段时间后就会变异,目的是与宿主共存,传染性可能会变强,但致病性会变弱。 例如,武汉一代、二代感染患者死亡率高(4%以上),但其他省份患者死亡率远低于1%。 相关学科要对病毒优势进行研究,政府在明确病毒变异情况、易感者和危重者特征的基础上,决定引入下一步防控。
根据疫情变化,政府应尽快制定方案,选择合适的时机,以减轻损失战略代替包围战略。 选择损失减轻策略后,将重点放在重症患者和高危人群的救治上,首要能量不再集中在找出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上。 并且,必须尽快采取比较有效的措施恢复经济,使社会生活回归正轨。 这个战略对于不比较有效地采用有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和急救资源的集中很重要。 当然,推进这一方法时必须循序渐进,积极稳妥。 而且,为了避免政策调整引起不必要的社会恐慌,必须和民众积极地表达信息。
必须通过这次消灭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的经验,举国上下在国家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上取得共识,弥补短板。 这样,只有将来再次面临这样重大的危机,才能采取及时、透明、科学、比较有效的应对措施,将社会损失降到最低。
标题:快讯:全球卫生专家:准备好用减轻损失策略替代围堵策略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xw/6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