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58字,读完约10分钟
新华社记者胡浩、赵文君、郑璐
这是一场突然的阻击战,全体战。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传播速度之快、感染范围之广、防控难度之大前所未有。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坚决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按照中宣部的部署,广大情报工作者不怕困难和危险,深入一线,奔赴疫情防控主战场。
推广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强了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要求,报道疫情最新动态,传达疫情防控知识,撰写疫情一线励志事迹,树立坚强信心,暖人心,营造同心民意氛围,信息
在战火中记录生死瘟疫
如果你的报道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现场足够近。 这是多位记者的座右铭。
2月18日,新华社记者王潭国(左)和许杨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院区重症隔离病区进行采访。 新华社发
作为新华社的退伍军人,我再次回到了战场。 新华社记者王潭国18年前深入阿富汗反恐战场采访。 现在,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他和他的战友,从北京前往武汉。 除夕晚上,新华社记者熊琦进入武汉中南医院重症隔离病房采访,最早发回《重症隔离病房除夕之夜》等现场报道。
2月10日,新华社记者熊琦在武汉客栈方舱医院采访。 新华社发
1月20日,新华社启动紧急新闻响应机制,随后成立武汉前方新闻司令部,平均每天播出200多篇稿件,《高举党旗、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把战争疫情写在武汉疫情防控关键阶段》《英雄城市、英雄人民》《生命
2月18日,新华社记者许杨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院区重症隔离病区采访。 新华社发
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必须冲锋陷阵。 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人民日报社记者李贽率领的湖北省疫情防控小分队,调整了疫情一线骨干的拍摄力度,前往各医院,为全国支援湖北4.2万一线医务人员每人留下了战争疫情的肖像画。
瘟疫无情,人间有爱。
除夕晚上,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空前彩排增加了节目《爱是桥梁》。 这个节目开头的录像拷贝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蒋晓平和他的同事们蹲在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继续采访得到的。 担心他安危的妻子说:“虽然知道前方有病魔的威胁,但你依然选择了逆向行动。 我不知道那里有危险,不仅仅是有责任。 所以,没有意义。
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疫情就是命令,一群情报士兵听命令而动,坚决逆行,不怕生死,冲锋陷阵,实践四大力量。
中央军委政治事业部第一时间抽组前方推广新闻分队、解放军信息传递中心先后3次派出24名记者,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派出拍摄力量。 解放军新闻摄影记者王传顺在武汉奋斗了一个多月,五次进入最危险的红区。 他的同事高立英是新闻分队唯一的女记者,除夕刚回到石家庄家,她就主动邀请战斗,新年初中午赶到武汉。 解放军信息传输中心广电部记者樊斌和战友们连续奋斗,精心录制了230多条现场报道。
经济日报记者瞿长福曾多次参加急难险重采访,是中央媒体疫情队伍中年龄较长的记者。 他匆忙带队到武汉,率先采访医院、菜场、社区、公司,发表了来自疫情一线的纪实报道英雄之城、英雄之人民特别报道等系列主题的全部媒体作品。
我是记者,我是党员,长时间跑卫生战线,情况我最清楚,最危险的地方,我要去! 1月21日,湖北广播电视台记者谢珍和同事一起去武汉同济医院发热门诊,成为首批进入定点医院采访的记者之一。
1月23日,澎湃信息记者魏凡首次身穿防护服,进入荆州胸科医院重症隔离区,与患者面对面交流。 1月28日,中国女新闻记者徐旭从北京抵达武汉,聆听女医生张继先及时报告疫情,讲述团队不感染疫情防控的故事。 月5日,南方都市报记者钟锐钧和同事从广州出发前往武汉,随后他们蹲下汉口医院隔离病房,拍摄了动人的真实瞬间
全力以赴,锐意进取,根据中宣部的统一部署,按照中央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4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深入湖北和武汉一线,与当地媒体同仁并肩作战,与湖北人民武汉人民同舟共济,共济瘟疫
到群众中去传播显政共识
疫情防控战也是一场舆论战、自信战、新闻战。 恐惧、谣言、污名化往往比病毒本身更可怕,战胜疫情需要科学、理性、团结。
2月18日,新华社记者王潭国在武汉同济医院中法院区重症隔离病区采访。 新华社发
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信息运营商多次以信息报道为防疫大局服务,以笔为枪,以疫情为民,传播新闻,辟谣,澄清谬误,提高群众防控意识,稳定民心鼓动力
汉通道关闭后,网上传来武汉市民生活陷入困境的消息。 人民日报社远州记者和同事走上街头,进入超市、加油站、地铁等公共场所,写《直捣:从汉通道关闭的第一天》,澄清谣言。 比较公众对疫情的恐慌,采访多家医院的医务人员,治愈出院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一线认识,传播理性科学的新闻,为抗击疫情提供激励。
农村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曾经很单薄。 新华社记者徐海波1月22日采访呼吁“疫情防控不要从农村泄漏”。 一周后,他踏上下乡路,进入6、7个县市的乡镇村庄,到卫生院和患者家了解情况,反映民众呼声。
从1月26日开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焦点采访”持续聚焦新型疫情防控话题,凸显了主流媒体的传播力、诱惑力和影响力大、公众说服力。 从2月11日开始,《信息联播》发布专栏一线疫情防控群英谱,截至3月5日连续播出24期节目,讲述医疗急救一线、基层社区、一线公安干部、志愿者等奋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广大普通民众的故事,讲述平民英雄精壮。
报道最真实的新闻,作为疫情防控决策的参考,是媒体职责的一部分。 在中央领导集体统筹部署下,中央通过湖北媒体和部分湖北媒体深入武汉三镇街道、社区、园区,解决群众着急、群众困难,深入调查武汉市被隔离四类人员情况,人民日报专门网络平台 并利用各种渠道征集相关线索,了解分类重症监护隔离工作的落实进展,推动应收账款接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处理。
2月9日晚,《环球时报》记者崔萌和同事在跟踪采访某社区运输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时发现,由于工作延误、联系混乱、组织混乱等问题,数十名患者未得到妥善安置。 崔萌和同事迅速向上司报告情况。 晚上,中央领导小组立即安排,妥善处理。 第二天,中央领导小组对事件负责人进行了协商说明责任。
现代新闻记者熊平和顾炜在进行社区调查前,事先做了大量作业,找到这个社区逐一确认患者的新闻,深入社区与基层员工面对面详细交谈,结果发现,光是这个社区就有4类人还在接受。
黄冈市卫健委主任一问三知、武汉市红十字会涉嫌物资分配、爱心捐赠渠道不畅媒体的报道不仅推动了问题的迅速处理,也揭示了紧急群众当务之急、解决群众忧虑的导向,体现了中央对疫情防控的决心和不作为的零容忍态度。
在平凡中展现英雄时代
在全社会激发正能量,发扬真正的善美,对于打赢疫情防控战至关重要。
2月5日,新华社记者熊琦在江汉方舱医院内采访。 新华社发
围绕武汉市等疫情严重地区防治安暖等方面的工作人员,中央和湖北主要媒体统一开设一线疫情防控群英谱英雄的城市英雄人民一方有应收账款困难、刻不容缓的四大栏目,推广党中央决定部署, 重视湖北和武汉疫情防控的重要性,推广是一线医务人员、公安、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基层干部。
人民日报社记者李昌禹在采访过程中,与武汉市江岸区新村街和集团社区副主任刘娟成了好朋友。 在武汉期间,李昌禹每天跑医院,进入社区,采访的一线人物说:“我的兄弟在战斗,我要回去! 武汉医生千里逆行》《第一道防线,守住! 》等报道,生动真实地反映了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冲锋前的事业状态。
我能做的就是用镜头感知这个城市的脉搏,用复制品写这些人的冷暖气。 中国青年报记者鲁冲先后5次到武昌临时医疗设施,2月4日凌晨开始建设,收治首例患者,康复患者出院后鲁冲点燃了生命方舟希望的灯火。
前几天,李兰娟院士脸上深深压痕的照片在网上刷屏。 这张照片出自中新社记者安源之手。 李兰娟院士从医院重症病房出来后脱下防护服时,疲惫的她不自觉地露出了笑容,脸上的凹痕清晰可见。 安源是疫情防控最强大的关键节点,李院士作为高级专家之一,敏锐地意识到她的笑容意味着自信和胜利,连忙举起相机,拍摄下了这动人而宝贵的瞬间。
临危受命组成的强势集团,成为长江日报此次疫情报道中的黄金搭档。 43岁的史强和50岁的金振强的第一部合作作品是见证武汉120救护车运输患者。 自1月29日接受任务以来,两人多次目睹全天候乘坐救护车入籍移送重症患者。 他们与一线急救人员一起,走进重症患者的家中,近距离记录和拍摄急救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以及救治患者的情况,真实地反映了120名急救人员的内心世界和职业很牢固。
从1月29日起,光明日报派出4组共计15名记者赴武汉一线采访报道。 他们发布新闻总是分享队伍的名字。 光明日报武汉一线报道组。 新闻集团打造报告文学特色的企业品牌,进行“谁这么普通”、“哪些聚集力量”、“全力治疗新冠引发肺炎重症患者决战icu”等报道,生动感动疫情防控中的中国故事,积极/ [/]
从影像日记开始的这7天里,他们经历了什么? 、去短片视频钟南山示范如何摘下口罩。 从发布武汉提醒vlog开始,到网疫地图为最美逆行者点亮应援的公益活动,建立新闻辟谣专栏,建立各情报机构创新方法的做法,发挥各媒体平台的传播作用。 制作了疫情防控最新消息、一线励志故事、疫情防控小贴士等,成为照片文字、短片、h5、抖音、快手等被广泛流传。
疫情防控战还在继续。
目前,湖北和武汉的疫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 一线信息运营商发扬连续作战精神,及时报道权威新闻,镜头指向一线,笔尖触及末端,为打赢武汉保卫战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撑。
新华社前方报道组
视频:肖正强
自媒体:郭洁宇
标题:快讯:不畏艰险,深入一线——“武汉保卫战”一线信息从业者素描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xw/2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