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77字,读完约9分钟

图为年刘少奇的女儿刘爱琴(右四)参加祭祀。 中新社记者泱波摄

澎湃新闻记者从刘爱琴挚友那里得知,刘少奇同志的长女刘爱琴于去年6月7日晚因病去世,享年92岁。

据刘爱琴亲友介绍,刘爱琴生前想将遗体捐赠给医学教育研究工作,但家属已经按照老人的遗愿捐赠了遗体。 疫情期间,剩下的事情都简化了。

公开资料显示,刘少奇一生养育了9个孩子。 其中,何葆贞烈士留下了二男一女,即长子刘允斌、长女刘爱琴、次子刘允若。 在国王面前留下了男男女女,即次女刘涛、三男刘允真。 王光美有三个男三女:三女刘平(王晴饰)、四子刘源、四女刘亭、五女刘潇。

快讯:刘少奇长女刘爱琴逝世:曾称希望我的孩子远离政治

刘爱琴,刘少奇长女。 1927年,刘爱琴出生在湖北汉口后,在汉口的一个工人家庭长大,养育过儿媳妇。 1938年,她被党组织迎接到延安。 1939年,她和哥哥刘允斌一起去苏联莫斯科莫尼诺国际儿童院学习。1940年,她进入苏联10年制学校读书。

快讯:刘少奇长女刘爱琴逝世:曾称希望我的孩子远离政治

1966年,刘爱琴加入中国共产党。 文化大革命时,她被开除党籍,被开除公职。 1979年刘爱琴被推翻,在河北师范大学、中国人民警察官大学担任俄语教师、副教授。 她获得了全国妇联颁发的三八红旗手光荣称号和公安部颁发的人民警察一级金盾荣誉奖章。

快讯:刘少奇长女刘爱琴逝世:曾称希望我的孩子远离政治

迄今为止的报道

刘少奇长女:时代制造悲剧,希望我的孩子远离政治

(原文为新京报年4月24日)

几十年的甘苦荣辱,对88岁的刘爱琴来说是平平淡淡的。 新京报记者尹亚飞拍摄

■对话动机

4月15日,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代表俄罗斯总统普京向32名为苏联卫国战争( 1941-1945年)做出贡献的中国公民颁发了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奖牌。 刘少奇长女刘爱琴就是其中之一。 最近,新京报对话刘爱琴,翟老人追忆了苏联战乱时期度过的青春岁月,以及作为刘氏长女所经历的时代起伏。

快讯:刘少奇长女刘爱琴逝世:曾称希望我的孩子远离政治

88岁的刘爱琴精力充沛,银发整齐,适合衬衫和西装马甲,没有皱纹。

晚年的她,著书追忆父亲,参加纪念活动,但越来越多的时候,她过着自己的生活。

想起多年前的文革,父亲孤独地死于开封,哥哥刘允斌在铁轨上结束生命,弟弟被关进监狱,在铁窗里遭受着近乎精神失常的痛苦,对她自己来说,第二个丈夫也是在最困难的时候离开的。

她还想,如果出生在普通老百姓家里,这一生也许就不用那么辛苦了。

问她心里有没有怨恨,她笑着摇了摇头,一切都过去了。 我不在意这个年龄。

异国

印象最深的是寒冷和饥饿

新京报:俄方颁发纪念徽章,邀请部分中方人员参加红场阅兵,背后是怎样的故事?

刘爱琴: 20世纪30年代,共产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盛行,许多革命领袖的孩子被送到当时的苏联读书和生活,我们当时住在国际儿童院。

俄方定期举行表彰活动,50周年颁发过奖牌,今年70周年更为隆重。

新京报:国际儿童院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你在那里住了多久?

刘爱琴:前苏联是专门接收世界各地共产党和革命家后代的地方。 1939年,我12岁,和哥哥和几个孩子一起经由新疆去了当时的莫尼诺国际儿童院。 1949年和父亲回国,在那里生活了10年。

新京报:战时儿童院的生活怎么样?

刘爱琴:儿童院距离莫斯科200公里。 那时,我们附近也被德国人的飞机轰炸了。 老师组织我们巡逻,年长的孩子把樱花枪一样的东西立在屋顶上,有情况呼吁大家转移。 我十几岁的时候负责保护两三岁的孩子。 大的保护很小。

新京报:你少年时代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刘爱琴:又冷又饿。 战争开始了,儿童院的物资无法保证。 我记得有一年冬天特别冷,炭火没了。 我们砍倒了院子里许多没长大的树。 我在前线做了棉袄和手套,手套伸出大拇指和食指,方便扣动扳机,这个印象很深。

支边县

父亲嘱咐不要和别人争

新京报: 22岁之前,你和爸爸在一起的时间少吗?

刘爱琴:我1938年接到延安,第二年去了苏联。 1949年父亲带着考察团秘密访问了苏联,真正的父女开始相处。

新京报: 1949年到1958年是和父亲交往最集中的时间吗?

刘爱琴:对。 我刚回国的时候,不怎么会说中文了。 我适应了一段时间。 父亲总是让我学到很多知识,我在人民大学学习三年后,到国家计委工作,面对的都是经济数据。

新京报:之后去了内蒙古吗?

刘爱琴:几年后,国务院开始精简机构,动员干部支援边疆建设。 父亲听了我的想法,我也什么也没说,但后来被他催促下放到内蒙古。 这大约有20年了。 他希望我们对国家有用,做表率。

新京报:当时你高兴吗?

刘爱琴:那个时候我什么都不想要。 时代推着你去了那里。 那两年物资匮乏,我以为可以去内蒙古吃羊肉,后来我帮家人背着羊肉回来了,但是他们吃不惯。 (笑)后来个子最高的是土豆,一袋麻袋回到了背上。

新京报:几年来和父亲交流最多的文案是什么?

刘爱琴:他让我好好工作,不要在单位里和别人争什么。 请不要认为我是领导的女儿。 但是,我也不和别人争什么。 他总是抱有那样的担心。

新京报:你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是什么时候?

刘爱琴: 1966年6月底还是7月初,我回北京住了一晚上。 当时文革有苗头,各地纷纷骚动。 那时,父亲叫我不要掺和事件,不要闹。 我没想到那是我们父女永远的离别。

永别

父亲咯血的事业给我留下了最后的印象

新京报:父亲被吊死后,在内蒙古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吗?

刘爱琴:当然,街上马上贴了一张大报,说我是苏联间谍。 1967年初没让我工作。 我被隔离了,造反派让我说明问题。 他说父亲反叛了六次,至少四次我知道。 我不知道,他们说我牙齿出血了,腰也坏了,小便失禁了。 之后,送我去工厂打扫厕所。

快讯:刘少奇长女刘爱琴逝世:曾称希望我的孩子远离政治

文革中我前夫和我离婚了,他后来去了东北,三个孩子也没管。 那个时间很痛苦,担心父亲,担心孩子们。

新京报:坏消息持续着吗?

刘爱琴:首先是哥哥刘允斌,他和我一起在苏联长大。 他是个很勤奋的人,最听父亲的话,一生都在进行核研究。 1967年,他在包头市北的铁路上上轨道自杀。

接着弟弟允若,文革一开始就被关闭,关闭了8年,整个身体都被破坏了。 出来没几年就死在独居农家的小院子里,真惨。

最后是父亲。 1969年11月,他死后两三天,有人悄悄跟我说你父亲死了。

新京报:你当时的反应怎么样

刘爱琴:在被窝里哭,也不要哭得太大声。 一直在哭,大了两两个晚上。

新京报:你对爸爸最后的印象是什么?

刘爱琴:头发全白了。 我的白头发也遗传了。 变得很快白了。 他身体不好,有肺病,有时也会咯血。 但是,我工作了很多年很多次。 周围的人不能忠告。

新京报:你不认同结束哥哥生命的方法吗?

刘爱琴:个人有个人选择,他的内心承受太多了。 很多人问我是怎么熬过来的,具体我也说不上来,但那时我有不会死的想法。 谁陷害我父亲和家人(拷贝)我一句都不信。 我相信真相一定会大白的。 你必须等待那一天。

新京报:父亲去世后,被平反已经将近10年了,你一直用这个想法支持着你吗?

刘爱琴:经过文革,我妈妈的三个孩子只有我一个。 一个场面反复出现,我们老家在湖南,当地农民给父亲写信反应农业生产的问题,他都自己回复,如果还有农民不方便写字,就直接来告诉他。 虽然不擅长政治方面的东西,但是父亲一直在为老百姓做事。 我相信这些事情会被后世知道的。

快讯:刘少奇长女刘爱琴逝世:曾称希望我的孩子远离政治

晚年

我希望我的孩子远离政治

新京报:父亲被平反时是什么感受?

刘爱琴:那个时候对一个女儿来说太长了。 反正应该等。

新京报:之后,写了关于父亲的书吗?

刘爱琴:出版社联系我,之后写了《我父亲刘少奇》。 是追忆和怀念。

新京报:你的人生除了父亲的决策和参与外,除了他的严厉之外,还在心中责备过他吗?

刘爱琴:父亲总是父亲,从他的作用来看,他的很多决定都有他的理由。 一个女儿怎么能怪自己的父亲,我没怪过他。 关于更替,那是时代的悲剧,不是父亲的错。

新京报:经历困难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我不是刘少奇的女儿,而是我出生在普通老百姓家里就好了?

刘爱琴:怎么办?我多次想,如果我是普通人的女儿,一辈子也不用这么辛苦。 但是,我不认为刘少奇的女儿是幽灵,让她不要抱怨这个。

新京报:心中没有怨恨吗?

刘爱琴:你恨谁,时代制造的悲剧,早就被忽略了。 几年前,我回到内蒙古,和文革中考核我的人一起吃过饭。 有些人已经不在了。 心中没有仇恨,一切都过去了。

新京报:现在的生活怎么样?


平时很喜欢散步,几年前,早上5点起床,坐地铁去颐和园,闲逛。 我也喜欢读书。 最近我总是谴责自己。 七七八八的活动太多了,好久没看书了。 刘爱琴:生活很平静,我享受着现在的平静。 我们和苏联的孩子们定期聚会。 上次在俄罗斯大使馆分发了纪念徽章。 第二天,我们做了俄罗斯料理,唱了当时的歌。 大家都用俄语交流。 和小时候一样。 我很开心。

快讯:刘少奇长女刘爱琴逝世:曾称希望我的孩子远离政治

新京报:几个孩子?

刘爱琴:他们都长大了,最大的已经60多年了,他们都有自己的生活。 我们家有第四代,快一岁了。 四世同堂,很好。

新京报:你希望后辈们从政吗?

刘爱琴:不。 我爸爸以前总是说我不擅长政治,活了半辈子,但我也真的不了解政治。 我希望我的孩子们远离政治,平安快乐地生活。

新京报记者卢美慧北京报道

标题:快讯:刘少奇长女刘爱琴逝世:曾称希望我的孩子远离政治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xw/2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