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64字,读完约4分钟
据央视网报道,记者从四川省水产局获悉,广元市昭化区位于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区,全省88个贫困县区之一,全区总人口24万人,其中贫困人口3万人,广元市昭化区创新农业产业开发式扶贫新模式,稳定粮食增收。 亩产稻渔综合效益达到3400元,户均增收5000余元,昭化、苍溪、剑阁三县区2143户贫困户7218人贫困人口为快速发展稻渔产业脱贫摘帽子,为一条山区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和脱贫开辟新途径
创新引航路、山区稻渔综合栽培新模式。 比较山区稻田相对分散、海拔高、水温低的现状,整合创新山稻捕捞综合栽培技术。 国内率先成功探索了山区稻渔综合种养快速发展的新路径,发布了《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市级地方标准新规范,形成了国内山区可复制、可借鉴、大面积宣传的生产技术标准操作新模板。 国内率先提出了田内生态制种结合、田内制种结合和田外制种结合的稻渔制种快速发展的新模式,处理了山区稻田分散种田间成活率低的技术难题。 探索了稻渔综合栽培条件下富硒、含锌、含钙功能性大米的生产新技术,在稻渔基地新建苗种培育辅助池2000亩,科学引进中科三号异育银鲫、先科巨鲫、黄辛丁等新品种。 创新农业技术人员+龙头公司+专业组织+农户模式,推动山区稻渔综合种植快速发展,形成了可复制、可借鉴、可宣传的山区扶贫产业快速发展的新模式。
粮食主要稳定,稻米研究开发成果丰硕。 经过昭化区农业农村局的探索和努力,四川盆周北部山区稻渔种培育已取得丰硕成果,形成三个水稻主导品种,稻渔综合种培育模式高质量,单季收益倒挂,两个跨季节现实,两个米发明专利经国家专利局审查, 昭化区稻渔米得度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高质量渔米评定金奖和全国绿色农业十佳粮油地标企业品牌,探索了富硒、含锌、含钙功能性大米生产新工艺,生产的大米质量显著提高,成功销往北京、广州等大、中城市。 高品质稻谷单斤的售价平均达到2元/斤,比以前流传的稻谷提高了56%,大大提高了大米的附加值,劣质水田变得高品质,单季利润过了两季成为现实。 经济收益的增加激发了群众粮食种植的积极性,在以粮食稳定为主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植。
在政策的支持下,干部们集中精力摆脱贫困致富。 浙江省东西部扶贫合作资金1200万元,省水产局产业快速发展资金500万元,区财政扶贫整合资金800万元,稻田改造、优质水稻种、有机肥、鱼种虾种、水产配合饲料、统一管理顺利,为贫困群众稻渔种的快速发展和稳定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现在,在昭化区内一个一个的山区了解稻渔种的领导者、土专家和人,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以一投二防、渔促稻,稻护渔、粮渔双赢理念已深入稻渔种养区干部群众心中,形成广泛认同和共识。 稻渔种养日常管理方便,饲喂少,劳动强度小,正好为山区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工作后,留下的老、弱、病、女人员提供了完全利用各自稻田迅速发展稻渔综合种植和当地工作的机会。
不断探索,山区稻渔快速发展长效机制。 一是规范化保障大米质量。 实现稻田改造统一、水稻宽窄种植统一、鱼种投入统一、饲料投入统一、配套设施统一、销售产品统一6个统一,大力推进全区水稻捕捞综合种植产业标准化生产,规范质量。 二是打破分散销售的瓶颈。 新建优质稻渔鱼米交易中心,着力解决区内大众稻田养殖水产品理发难的瓶颈,开通稻渔基地优质鱼米的实体销售渠道。 三是线上下结合,畅通销售渠道。 投资200万元新建全区优质稻渔米加工扶贫工厂,注册优质稻渔米商标,线上与线下结合,畅通销售渠道。 四是确保市场化运行。 实现稻米综合质量管理,搞好原料端和市场端,保证市场化运营。
标题:快讯:稳粮增收 山区稻渔种养助力秦巴山区脱贫奔康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xw/10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