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48字,读完约6分钟
虽然强迫部分学生签订贷款合同,或用高薪员工诱惑学生贷款,但监管部门难以抓住弱点和漏洞
训练信贷越来越隐蔽,受骗者的维权更难
最近得知,想就业的长春市民刘先生应聘该市某通信企业,接受培训一个月后还款。 不按时还款会影响个人征信。 想找工作,但不小心背上了培训贷款,小伙说“太坑人了”,没办法。
真正的训练,虚假的就业; 贷款,假推荐。 多次被曝光的训练信贷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是职场新人被骗入坑了。 据记者整理,投诉、百度贴吧等平台上,各类培训信贷投诉层出不穷,求职者要求维权,难度不断加大。
有人受骗想哭,也有人想这样创业
7月11日,长春20岁出头,怀揣着空屋梦想的市民施娜,持某航空科技有限企业的培训合同,来到广东广和(长春)律师事务所,询问王雨琦律师协议是否有问题。
该合同由就业培养费用和支付办法复印件确定:乙方在签订协议时,应协助甲方申请全面空乘定向就业培养基金,并通过某公众号或某分期app向银行申请补贴6万元整。 这意味着学员只能通过贷款学习。 并且,协议规定还款方法为第一年每月120元,第二年每月6200.4元,还款总额75844.8元。 根据这个计算,年利率高达13.2%。
王雨琦认为这种强制出借学费的方法本身不合理,建议咨询人不要签约。 她告诉记者,修娜还很聪明,知道签合同前要咨询律师。 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学习技术,能找到好工作,没有在家取钱的方法,就很容易被坑,知道被骗了,也很后悔。
一不小心融资的长春市民徐伟杰应聘的企业,以高薪员工为诱饵,欺骗贷款让他们参加培训,结果却成了待业青年。 面对被网贷平台起诉的邮件警告,年轻人无奈从早上就开始贪婪,在早市摊贩卖水果借钱还钱,想哭。 在媒体曝光的众多培训信贷中,许多受害学生和他一样,在贷款未能顺利就业后,只能日夜打工还钱。
但是,王雨琦也接到过大学生委托写诈骗协议的意向。 知道这个生意快,收入多,这个大学生竟然希望这个创业,想委托律师写一份能够规避法律风险和后果的培训协议书。
我只能向他解释。 这种方式涉嫌违法。 一个是不能强制贷款,另一个是培训文案是否名副其实。 否则,有可能因欺诈和欺诈嫌疑被追究刑事责任,后果难以想象。 王雨琦说
道路很深,诈骗更隐蔽
培训信贷这种方式源于2006年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达内教育为了处理学生学费支付的难题,尝试了先就业后分期支付的模式。 此后,它迅速发展成为许多it培训机构的标准之一,为许多培训机构和学员提供了帮助。
但是,随着网络贷款的快速发展,在就业难、收入低的就业环境下,对比大学生与职场新人急于求成的焦虑心理学和识别能力的差距等优势,许多不良公司挖掘了法律空白,设置了各种途径,开始了真正的培训、虚假的就业。 用真贷款、假推荐等方法,欺骗求职者和学生,将培训信贷变为非法敛财工具。
起初,公司以招聘为理由吸引求职者的面试,然后以提供高薪员工为诱饵贬低应聘者的技术能力,经常在洗脑上通过贷款接受上万元的高价培训。 虽然基本上宣布为无息贷款,但年利率多为15%~25%。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不小心签订了合同,完全不知道贷款的金额、利率等复印件。 而且,训练文案和质量草率。 一些求职者在培训后,公司没有按约定找到满意的工作。 由于害怕影响征信,被贷款人不得不勉强偿还头皮。
培训费一共1.45万元,企业说我上班后要从工资中扣除,培训期间每月给1000元补助,这是因为我们需要身份证和银行卡,但没有考虑用蜡笔分期办了培训贷款。 徐伟杰告诉记者,当时培训讲师每天用ppt阅读,但学习文案不能用于实际操作。 培训结束后,他被分到北京的通信公司进行维护。 月薪只有1900元,支出不够。 消息称,企业先后向他推荐了几家公司,但不是事务所太远,而是没有应聘资格。
要说在过去的旺季,训练贷款还是漏洞百出。 现在,在媒体曝光和求职者高投诉率的背景下,玩这一把戏的公司手段也在不断进化。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许多人规定律师必须写协议书,通过贷款分期支付学费。 另外,无论培训和推荐就业质量如何,都会有形式上的服务文案。 即使就业者在培训后就业质量不好,公司也有借口从就业者中寻找原因。 这样可以尽可能避免法律风险,进一步模糊培训贷款的道路。
学生维权是被动的
陷入培训贷款后,无法承受催收和还款负荷的受害者大多向相关部门投入了需求支持。 但是,现实中,甚至受害者、相关行政部门、法律都很难抓住培训信贷的弱点和漏洞,维权真的很难成功。
记者整理了媒体报道,发现只有少数受害者通过向媒体和相关监管部门举报,可以退回部分学费,多数被搁置。 受害者向法院申诉后,因证据不足而败诉。 如果不是培训机构卷逃,面对培训贷款引发的经济纠纷,公安机关也只能帮助协调调解。 一些相关公司直言不讳地说学习会产生费用,如果学生不满意,可以通过法律途径应对。
有些训练信贷是诈骗,但如果买卖双方自愿签署协定,要找出违法之处并不容易。 王雨琦说,作为成年人,学生在签约时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与贷款机构签订的贷款条款合法有效。 此外,学员如果接受过培训,也在接受服务。 由于很多公司留下了学生的视频和照片等课程新闻,后期学生为了维权会变得被动。
另外,构成诈骗的前提必须是企业广告主观上知道自己未约定的相关资质、资源,客观上虚构教师的力量、培训效果、高薪岗位等。 公司向申请人约定但未兑现的话,只能被视为违约行为。
骗局多次禁止的根本原因是有利有弊。 而且,学生和职场新人警惕感差,对诈骗没有充分的识别能力。 王雨琦建议,大学生和职场新人提高警惕,提高法律意识,需要签订培训贷款协议时,可以提前咨询律师。 作为成年人,签字时必须考虑法律后果,不能随便把自己的身份证和银行卡借给别人。 (柳树慢慢地)
标题:快讯:强签协议高薪诱骗 “培训贷”套路深受骗者维权难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jyxw/12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