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光之路:从钢筋水泥到法治工匠
——访浙江鑫湖律师事务所律师葛春良
在浙江律师行业的版图中,有这样一位人物,他的经历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奋斗史。葛春良,浙江鑫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台州首位“1+1”中国法律援助律师志愿者,从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一步步跨越艰难险阻,逆袭成为一名备受尊敬的律师,并以满腔热忱投身法律援助事业,将法律的光芒播撒到祖国的边远地区。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拼搏进取的传奇,更是对社会责任与公益精神的生动诠释。
“钢筋”砺志寒窗苦,“泥石”筑基法心萌
葛春良出生在一个家境并不宽裕的家庭,早年的生活经历,让他早早便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年少时,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选择了可以尽快就业的学业,毕业后踏上了建筑工地,成为了一名普通工人。建筑工地上的环境十分恶劣,劳动强度极大,每天都是与尘土、砖石为伴,繁重的体力劳动考验着他的身体和意志。然而,葛春良并没有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沉沦,他的心中始终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憧憬。
在工地劳作之余,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参加自学考试,学习工业管理、土木工程等相关知识。夜晚,工友们在宿舍中打牌娱乐或早早休息,而他则在昏黄的灯光下,如饥似渴地阅读着一本本专业书籍。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他也会向工地上的技术人员请教,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凭借着这股坚韧不拔的韧劲,他逐渐掌握了扎实的土木工程相关的知识。从基础的施工工艺到复杂的工程图纸解读,从建筑材料的特性到工程预结算的编制,他都手到拈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葛春良成功地从一名普通工人取得了一级建造师和一级造价师等执业资格。身份的转变,并没有让他停止前进的脚步,反而为他打开了一扇新的视野之窗。在参与建筑工程项目的过程中,他越发深刻地意识到法律在行业中的重要性。
在一次作为甲方代表参与建筑工程项目结算审核时,他遭遇了一件令他深思的事情。发包人在合同签订时,合同存在重大误解条款,导致项目结算出现了重大问题。葛春良在审核工程结算初稿时,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找出了诸多明显不合理之处,使得总造价一亿多元的项目核减工程造价 7% 左右。这一结果让承包人一时接受不了,将发包人告上了法庭。这件事让葛春良深刻地认识到,在建筑行业的复杂交易中,法律风险无处不在,而既懂建筑又懂法律的专业人才极度匮乏。
“法律是如此神圣和严肃的领域,应该有更专业、更科学与更严谨的解决方式。”葛春良从内心深处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从那时起,一颗学习法律的种子便在他心中悄然种下,他决心要打通建筑与法律这两个行业之间的壁垒,为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法海扬帆破旧茧,律袍加身焕新生
怀揣着对法律的敬畏与追求,葛春良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自学法律的征程。对于已经离开校园多年且日常工作繁忙的他来说,学习法律知识谈何容易。然而,他丝毫没有退缩,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一头扎进了浩瀚的法律知识海洋之中。
每天清晨,当整个城市还在沉睡中,他便早早地起床,背诵法律条文;夜晚,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后,他又坐在书桌前,刷题备考,并研读各种法学著作,分析复杂的法律案例。为了更好地理解法律知识,他还参加了法律培训课程和学习交流群,与专业的法律老师和同学们交流学习心得。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晦涩难懂的法律概念和条文,他就反复查阅资料,向专家请教,直到完全理解为止。
经过两年如一日的刻苦努力,葛春良终于迎来了人生中的重要时刻——参加法律资格考试。考试的压力如山般沉重,但他凭借着扎实的知识储备和坚定的信念,在考场上冷静应对,发挥出色。当考试成绩公布的那一刻,他成功地通过了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这一消息让他和身边的人都为之振奋。
原本,葛春良只是希望成为一名懂法律的工程师,能够在建筑领域更好地防范法律风险。然而,随着对法律的深入学习和理解,他逐渐被律师这个职业所吸引。律师不仅能够运用法律知识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还能在社会的法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经过深思熟虑后,他决定进入律师行业,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初入律师行业,葛春良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建筑行业不同,律师需要具备出色的沟通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法庭辩论技巧。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他虚心地向资深律师请教,学习他们的办案经验和技巧。在每一个案件中,他都全力以赴,从案件的调查取证到法律文书的撰写,从与当事人的沟通协调到在法庭上的据理力争,他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在某电器公司与某工业地产公司房屋质量纠纷一案中,葛律师初步分析后认为经过竣工验收合格的工程很难启动质量鉴定,除非有充分的证据证明房屋基础和主体质量存在问题,影响结构承载力和安全使用功能,才会引起法院的充分重视。
在起诉前,葛律师带领同事一起去现场勘察的时候,发现部分拆除的墙体结构灰缝饱满度明显不足,而墙体是属于主体结构的组成部分,主体结构不符合验收规范的规定,说明工程事实上是不合格的,并且影响安全和使用功能。这个新的发现成为诉讼过程中申请启动质量鉴定的重要证据和理由。
在质量鉴定机构到现场检测鉴定的时候,葛律师也全程参与并及时提出意见,葛律师利用其曾经从事过建筑材料试验和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的优势,使得鉴定工作朝着预期的目标和方向进行。
在修复方案设计鉴定和造价鉴定的时候,葛律师同样利用自己的工程结构设计知识、施工经验和工程造价工作经验,进行了及时跟踪和提出合理的意见。最后该案件在修复造价鉴定的基础上以调解结案,案件处理结果最终取得了完美的效果,调解的结果甚至已超出了当事人委托时的心理预期。
葛律师用自己丰富的专业知识,充分利用跨专业结合的优势,加上敬业、认真的工作态度,适时提出有价值的处理意见,很好地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除此之外,葛律师还不忘钻研和总结,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有所思考的前提下撰写论文并在专业刊物上发表,其所著论文《建设工程工期索赔疑难问题解析》在《工程造价管理》(2017年第 3 期)上发表,该文章发表后被多个网站引用。其中程序性失权和实体性失权观点,也在最高人民法院 2019 年发布的《< 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二)>理解和适用》一书中被采纳和引用。
随着办理的案件越来越多,葛春良在律师行业逐渐崭露头角。他凭借着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出色的辩论能力,赢得了当事人的信任与同行的认可。他所代理的案件涉及建筑工程、合同纠纷、婚姻家庭等多个领域,每一个案件他都认真对待,为当事人争取到了最大的合法权益。在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中,他的业务能力日益精湛,逐渐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律师,目前已成为浙江鑫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辞浙赴蒙”融冰雪,“法”暖北疆守民权
在律师事业蒸蒸日上之时,葛春良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他深知,在社会的各个角落,还有许多困难群众需要法律的帮助和支持。2022 年,当司法部发出“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的号召时,他毫不犹豫地主动请缨,报名参加了这一行动。
“我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对援助有着深刻的理解。这些年来,我一直都想去贫困地区支援一下,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葛春良在谈及自己参加法律援助志愿者行动的初衷时说道。为了这个选择,他放弃了事业上升期的丰厚创收,告别了优越的工作环境,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内蒙古根河市的法律援助之路。根河市,地处中国冷极,与他从小生活的南方地区有着天壤之别。这里的气候严寒,极端低温达 -58℃,市区冬天温度 -40℃以下是常态。对于葛春良来说,仅仅是适应当地的气候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刚到根河时,他在上下班的路上经常因为路面结冰而摔倒,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笑着说:“刚开始不习惯,走得多了也就有了技巧,现在就不容易摔倒了。”
除了气候的差异,语言和观念差异、生活习俗不同等问题也给葛春良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阻挡住他为当地群众提供法律援助的脚步。他积极与当地群众交流沟通,努力克服障碍,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法律需求。在他看来,这些困难都是暂时的,只要能够帮助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情融“冷极”疏管道,法化坚冰睦比邻
在根河市的法律援助工作中,葛春良遇到了各种各样的案件和当事人,其中,受援人刘某的案件让他印象尤为深刻。刘某是一名间歇性精神病患者,所居住的房屋下水管道堵塞、上冻不通,导致下水管道返水溢到室内,房屋浸泡受损。排水管道属于该单元的公共设施,按照常理,管道修复费用和损坏引起的损失理应由单元同侧六个住户均摊。然而,尽管损失不到一千元,当刘某多次与楼上楼下邻居沟通时,却遭到了拒绝,维权之路困难重重。
多次沟通无果后,刘某情绪变得异常激动,由于其本身患有间歇性精神病,无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他多次迁怒于家人,甚至与家人发生激烈冲突,导致家庭矛盾不断升级。葛春良在接手这个案件后,并没有简单地从法律角度去处理,而是敏锐地察觉到刘某情绪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他意识到,对于刘某这样的特殊当事人,单纯的法律诉讼可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心理疏导或许更为关键。
于是,葛春良在为刘某提供法律援助的同时,运用学习过的心理咨询专业技能,耐心地与刘某沟通交流。他倾听刘某的烦恼和委屈,给予他充分的理解和关心,引导刘某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问题,并帮助他寻找合理的宣泄方式。在与刘某家人的沟通中,葛春良也详细地解释了刘某的病情和心理状态,指导家人如何更好地与刘某相处,给予他关爱和支持。
在葛春良的努力下,刘某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对问题的处理也变得更加理性。同时,葛春良也积极与刘某的邻居们进行沟通协调,在法院的配合下让邻居们共同承担了管道修复费用和房屋损失赔偿。这个看似简单的案件,在葛春良的用心处理下,不仅解决了法律纠纷,还化解了邻里之间的矛盾,修复了刘某的家庭关系,真正地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有一个“塞翁失马”的故事听起来也有些意思:葛律师在根河市社会纠纷矛盾调处中心值班时,来了一位牧民甲咨询丢马的民事案件。他自述他家丢了一匹马,被人牵回家的途中发现正巧被他发现了,因为马的面部特征比较明显,他一眼就认出了那是自己家的马。但是牵马的牧民乙坚称那是他自己家的马,双方于是争执不下。
案子已经起诉到了法院,牧民甲自己也感觉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服法官,所以来咨询该如何证明那匹马就是自己家丢失的。葛律师分析后认为他的证据确实不足,他感觉挺失望,眼中露出了不甘的神情,问我:“难道没有别的办法了吗?”葛律师进一步分析他们的马群管理模式后,建议可以通过生物鉴定来判断那匹马的归属,并为他免费代书了生物鉴定申请书,后来通过向法院申请司法鉴定,最终为牧民甲挽回了财产损失。“相较于我之前办理的案件来说,法律援助的对象基本上都是底层困难群众,涉及的案件标的额也不大,但是对于受援者来说,都不是小事。有些是非矛盾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升级和演变成社会稳定问题。”葛春良深刻地认识到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在根河市,当地相当一部分百姓法律意识淡薄,很多人因为无知而触犯法律。因此,普法工作成为了葛春良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尺讲台播法种,万家灯火映公平
为了提高当地群众的法律意识,葛春良主动申请到社区、学校、机关单位等开展普法宣传活动。他精心准备普法资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案例,向群众讲解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如婚姻家庭、劳动纠纷、邻里关系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在社区普法活动中,他与居民们坐在一起,耐心地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法律问题,现场气氛热烈。一位居民感慨地说:“以前很多不懂的法律问题,今天听了葛律师的讲解,一下子就明白了。以后遇到事情,我们也知道该怎么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了。”
在学校,葛春良通过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模拟法庭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们学习法律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法治观念。他用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向学生们讲述了违法犯罪的危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在一次模拟法庭活动中,学生们亲身体验了法庭审判的过程,深刻地感受到了法律的庄严和公正。一位参与模拟法庭的学生激动地说:“这次活动,让我对法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以后一定要做一名知法、守法的好公民。”
一年来,葛春良在根河市的法律援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他接待群众法律咨询(来访、微信群)近数百人次,办理刑事辩护、民事代理案件数十件,案件质量评估优秀率 100%。他的努力和付出,不仅为当地困难群众解决了实际问题,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也为根河市的法治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墨舞琴鸣修心性,文理兼通铸法魂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葛春良始终保持着对学习的热爱与追求,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终身学习”践行者。“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深知,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更好地为当事人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
除了在建筑工程和法律领域不断深耕外,葛春良还广泛涉猎其他领域的知识。他通过自学,先后取得了土木工程本科、经济学本科、心理学学士学位。2020 年,他更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刻苦学习的精神,取得了在职民商法学硕士学位。在他看来,不同领域的知识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多学科的知识储备能够让他在处理复杂问题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书法、马头琴、拉丁舞、古筝、洞箫……这些看似与法律工作毫无关联的艺术领域,葛春良也广泛涉猎。他认为,艺术能够陶冶情操、丰富人的内心世界,对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练习书法、弹奏乐器、跳舞等活动成为了他放松身心的方式。通过这些爱好,他不仅缓解了工作压力,还培养了自己的耐心、专注力和创造力,这些美好的品质也在他的法律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了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葛春良制定了详细的日程表。每天,他都会按照日程表的安排,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学习和生活。即使工作再忙,他也会抽出时间来阅读书籍、参加培训课程或者与同行交流学习心得。他说:“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在面对各种挑战时游刃有余。”
从东海之滨到北疆林海,从施工日志到裁判文书,葛春良用跨界人生诠释着法律人的多重维度,证明了“只要不断地努力,一切变化都有可能。”葛春良的人生历程,是一部充满奋斗与担当的壮丽篇章。他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获得了全国法律援助先进个人、省优秀公益律师、市辖区身边的榜样等荣誉。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实现了从平凡到卓越的逆袭;他以无私的奉献和大爱的胸怀,为社会传递着法治的温暖和力量。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勇敢追求梦想,积极担当社会责任。成绩和荣誉只能代表过去曾经的努力,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葛春良将继续在法律道路上砥砺前行,为法治社会建设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他的逐光之路也将继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引领着更多人走向美好的新未来。
标题:浙江鑫湖律师事务所律师葛春良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cjxw/46872.html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