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87字,读完约5分钟

100年前,这里就弦歌悠扬,始创学堂。

100年后,这里文化厚实,桃李芬芳。

百里杜鹃普底乡民族小学1922--2023)100年华诞网络上的“邀请函”飞向了全国大江南北,四面八方,飞到了这个学校的各民族学生手里。

接到了母校的召唤,这些“学子”们快马加鞭于2023年11月16日,“飞”回自己的母校身边。看着一个个满头白发的“小学生”,带着红领巾,摇着小旗子满含热泪,踏进了普底乡民族小学来到他们熟悉的母校,来找回自己失去的“青春年少”。看着曾在下面读书、看报的百年桂花树,曾经跑过、追过、嘻闹过的操场,仿佛回到了时常出现在梦里头,和同学们一起求知的时光。


微信图片_20231117204938.jpg


传承百年薪火,开创美好未来

走进校园,芳草茵茵,风景宜人,遥望百年桂花树,经百年风雨沧桑,更显巍峨秀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和谐相伴,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普底乡民族小学100年华诞有着重要里程碑意义,更是一个新起点。在学校的陈列室里,几面墙壁上挂满了一块块来之不易的奖牌,一个个奖杯在陈列柜里闪闪发光,这些奖项代表了学校的光辉历程,展示学校办学成果

在历代老校长前仆后继的不断努力和带领下,普底乡民族小学抓住了良好契机迎来了发展的美好前景也结出了教育民族团结的硕大果实,续写普底乡民族小学灿烂的崭新篇章。


1700291342844.png


英才辈出,百年岁月话沧桑

普底乡中心小学,也称普底民族小学,位于大方和黔西交界处的百里杜鹃花区中部、普底新街北面,距大方县城约45公里,距黔西县城约35公里,掩映在全国闻名的黔西北“百里杜鹃”之中,是当年红军长征时贺龙、肖克将军部队与国民党军激战过的地方,是九龙山下人才启蒙的摇篮

普底民族小学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辈出的“名校”。早在清代,普底就设有私塾。科举制度时,文举、武举、秀才都出了不少。办新学后,1922年,普底民族小学的前身-“黄村初等小学”诞生,借黄氏宗祠为校舍;1941年,改名为“大定县普底乡中心国民学校”,师生全系少数民族,办学尤为艰难。

解放后,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1950年恢复办学,首办“大方县颖川小学”;又于1951年春迁至黄氏宗祠,此年受到了毕节专署通报表扬;1953年,在普底新街修建“普底民族小学”,1955年修建竣工,学校由黄氏宗祠迁入新校舍;1958年改名为“大方县普底民族小学”


微信图片_20231117205007.jpg


80多岁的黄中美老人说,“感谢母校的栽培,我们是新校区第一批学生,今年大部分同学都84--86岁了,我们班以前有36人,在母校的教育下,大部分同学都有工作单位,现在都退休了。今天同学们来了12人,共同做了一块牌匾,表示我们对母校100周年的感谢。也祝贺母校百年积蕴,英才辈出,有幸与母校共度十载,预祝母校百年华诞校庆活动圆满成功,也祝愿母校未来更展宏图,再谱华章。”

普底民族小学在过硬的教学质量下,严格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的带领下,校长和全体老师负责任的教学下,学生自己的努力下,成为远近闻名的“名校”,为国家民族培养出大批的人才。


1700226116789.png


时光荏苒,谱写“最炫民族风”

普底民族小学的校庆当天,迎来了从这里走出去的历届老师和学生,他们从全国各地纷纷赶来,为了祝贺母校100周年华诞。为了母校的辉煌再上一个台阶,进一步发展重大。这些曾经学子们纷纷慷慨解囊,把一张张百元大钞放进了学校的募捐箱,小募捐箱放不下各位老师和同学的热情和对学校热烈的爱,后来学校只好换了个大一点的募捐箱。

这一份份沉甸甸的“爱”,具有非凡意义,他是一份延续、一份期许、一份对现在就读普底民族小学的学弟学妹的鼓励。在“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目标下,有了这样的血脉延续,普底民族小学一定会再创佳绩,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


1700226183742.png


为了欢迎“回家”的学生们,普底民族小学准备了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的节目活动,有各民族学生一起和老师完成的漂亮的手工花朵、蜡染画布、记念学校100周年的蜡染T恤、学生的书画作品、全校各族师生精彩篮球比赛、多姿多彩的文艺节目等。在校师生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感染中,让“回家”的学长和学姐们也感受到母校的热情和爱,借学校之名,传师说之道,谱贡献之歌。

100年来,普底民族小学始终坚持以兴学育人为根本,以立足普底民族小学服务地方为己任,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教育支撑、人才保障,为普底乡积极培育人才作出贡献

贵州民族报毕节新闻周刊 胡静

图/普底民族小学



标题:百年沧海写华章––百里杜鹃普底乡民族小学100年华诞纪实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cjxw/41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