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味纽带联结富路 ,实业引擎绘就振兴图

——访贵州顺骋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洪国

陈洪国,中共党员,贵州顺骋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贵州朵伊斯教育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贵州向日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六盘水市民营经济总商会副会长、六枝特区工商联副主席(副会长)、六枝特区开发研究促进会副会长、六枝特区服装商会会长、六枝特区政协委员、贵州省2024上海交通大学贵州护航总队总队长。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陈洪国带领着贵州顺骋实业有限公司以产业报国的赤子之心,用贵州无盐酸菜为支点,撬动传统产业转型,用500年非遗工艺与现代商业智慧的碰撞,构建起一条从田间到舌尖的全产业链,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接力赛中,铺就了一条带领少数民族同胞共赴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陈洪国,这位从乌蒙山区走出的创业者,用“小酸菜”演绎着“大担当”,将个人梦想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紧密相连,谱写出一曲新时代的奋斗赞歌。

酸香传承  蝶变非遗技艺

贵州的酸,是刻在骨子里的乡愁,亦是流淌于血脉之中的文化密码。明代初年,黔地先民因盐匮乏而创制了无盐酸菜,以自然发酵的智慧调和五味,成就了“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的饮食传奇。五百年时光流转,如今,在云贵高原的群山之间,一场关乎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时代大戏正悄然上演。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精准扶贫”为笔,以“共同富裕”为墨,在中华大地上书写着波澜壮阔的民生史诗。在这幅史诗画卷中,贵州顺骋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洪国,以一碗酸菜为支点,撬动起产业振兴的磅礴力量,用实干与情怀诠释了一名民营企业家的家国担当。他扎根乡土,传承百年酸香,将传统技艺与现代产业深度融合;他心怀大爱,以企业之力架起民族团结的桥梁,让贫困山区的百姓共享发展红利。陈洪国的故事,既是贵州特色产业崛起的缩影,更是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生动注脚。

 

“酸菜不仅是味蕾的记忆,更是贵州的灵魂。”2019年,脱贫攻坚战如火如荼,乡村振兴战略方兴未艾。陈洪国毅然创立了贵州顺骋实业有限公司,锚定酸菜产业,誓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他深谙品质为王的商业真谛。在六枝特区关寨镇的青山绿水间,他严选砂质土壤种植的萝卜、青油菜,以“菜苗不过膝”的标准确保食材的鲜嫩;他摒弃了工业化流水线的浮躁,坚持古法手搓辣椒、木姜子与毛辣果的自然发酵,让每一坛酸菜都浸润着时光的温度。从田间到车间,从原料到成品,“零添加”的承诺贯穿始终——糯米面、蔬菜与水,简单至纯的配方背后,是乳酸菌的悄然生长,是维生素与膳食纤维的无声滋养,更是对健康生活的虔诚守护。经过无数次的工艺改良,顺骋实业的酸菜凭着脆嫩口感与丰富营养,在竞争激烈的食品市场中开辟出了一条“贵州味道”的专属赛道。

 

对品质的坚守,终获市场青睐。2022年,顺骋实业的酸菜年销售额达到60多万元。2024年推出“黔菜酸”品牌,并注册商标,年销售额达到800多万元,线上渠道更是席卷了年轻消费市场。一罐罐酸菜,裹挟着山野的清新与匠心的温度,成为都市餐桌上的“贵州名片”。而陈洪国并未止步——他创新推出“酸菜礼盒”,将手搓煳辣椒、豆腐乳、水豆豉等配料巧妙地搭配,让传统味道与现代便捷完美相融。正如他常言:“守正创新,方能行稳致远。”这不仅是产品的升级,更是一场舌尖上的文化输出——贵州酸菜,正以自信的姿态走出大山,成为连接城乡、沟通外界的味觉纽带。

 

 

 

根系乡土   共富生态产业

如果说酸香是贵州顺骋实业的底色,那么“带动一方致富”便是其最鲜明的注脚。在乌蒙山区的褶皱里,陈洪国始终记得童年时寨子周边少数民族同胞的困苦模样。“一人富不算富,乡亲富才是真的富。”这句刻在陈洪国心底的誓言,源于他苦涩的童年记忆。幼时家贫,父亲下岗,寨中少数民族同胞困顿的身影,成为了他创业路上永不熄灭的灯塔。陈洪国常说:“企业发展不是独舞,而是与乡亲们的共舞。”在六枝特区的田间地头,他打造了五个标准化种植基地,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广大农户种植酸菜原料。农户年增收超5万元,曾经的贫困山乡,因一片菜叶焕发出新生。

若将酸菜产业比作陈洪国事业版图的主旋律,那么服装制造与农业开发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和声。他名下的三家服装厂,不仅是商业矩阵的重要支柱,更是扶贫攻坚的温暖阵地。更深层的变革,藏在易地扶贫搬迁的社区里。陈洪国将工厂建在搬迁户的“家门口”,吸纳苗族、布依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妇女就业。她们身着民族服饰,在流水线上娴熟操作,既守护了家庭团聚的温暖,又实现了“月薪三千”的经济独立。数据无声却有力:农业公司一产种植端带动农户就业300多人,二产生产端生产车间带动35人就业,三产销售端直播带货带动15人就业,每人工资平均在3500—4500元;三个服装企业带动移民搬迁和进城务工人员就业300余人。那些曾经困守山坳的双手,如今正书写着“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幸福脚本。在建筑施工领域,陈洪国同样心怀大局。他带领仡佬族、彝族建筑队承接盘州快速通道工程,270万元的务工收入,如春雨般润泽着贫困家庭。这份“授人以渔”的智慧,让乡村振兴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扎扎实实的收入增长与能力提升。正如一位苗族女工所言:“陈总不仅给了我们工作,更给了我们尊严。”

 

“授人以渔”是陈洪国的扶贫哲学。旗下德明职业培训学校开设了缝纫、砌砖、家政、蜡染刺绣等10余类课程,累计培训少数民族群众3000余人次。在建筑施工领域,他带领着关寨镇居都村村民建筑队承接工程,仅2022年的盘州温泉至粑粑铺快速通道项目,就为30余名仡佬族、彝族农民工创造近了270万元的收入。这些技能培训与就业机会,如同火种般点燃了少数民族同胞发展的希望,让“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从梦想照进现实。一名参加培训的布依族妇女感慨道:“以前只会种地,现在能靠手艺挣钱,日子有了奔头!”

 

大爱无疆  担当赤子情怀

若将产业比作骨骼,公益便是流淌在乡村振兴血脉中的温情。“我的公司是党的、是政府的、是社会的。”陈洪国始终以这样的信念践行着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从捐资助学到扶危济困,从传承文化到助力抗疫,顺骋实业的公益足迹遍及乌蒙山区的村村寨寨。多年来,他在聚福新苑创办的服装工厂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分红50万元。累计捐资320多万元资助了数百名少数民族学子圆梦校园。2021年6月2日,捐赠新窑镇二塘小学资金5000元,该校绝大多数为苗族学生;2022年6月2日,捐赠郎岱镇安乐小学资金5000元,该校部分学生为苗族;2023年6月1日,为新窑镇靓山小学两次送去了价值30000余元的书包、校服、牛奶等物资,该校部分学生为苗族;2023年9月,为中寨乡四方井小学的30余名苗族、彝族、仡佬族学生减免9000余元校服费;2023年至2024年9月为六枝特区实验中学捐赠了60000元现金,资助少数民族品学兼优的学生,鼓励他们好好学习。新场乡落龙村14岁苗族女孩祝某,品学兼优,就读于六枝特区第六中学,其父早年去世,母亲含辛茹苦地抚育兄妹6人,无力承担上学费用。陈洪国从学校知道祝某的困境后,每个学期资助祝某1000元;郎岱镇头塘村19岁的苗族女孩代某就读于六盘水市第二中学,后考取了山西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收到录取通知书后,代某喜忧参半,喜的是寒窗十余载,不负有心人,终于考取了心仪的大学和专业,忧的是家庭困难,很难凑足学费,陈洪国知道代某的情况后,表示每年资助代某5000元,直至大学毕业……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人生,被重新点亮。

     

 

公益的触角还延伸至乡村的各个角落。仡佬族“吃新节”上,他捐资传承传统文化;苗族村寨中,他送去粮油衣物奖励孝老爱亲家庭;偏远乡村小学里,他减免校服费用、捐赠学习用品;他带领企业参与“百企帮百村”,捐款捐物超80万元;疫情期间,捐赠物资助力防控;逢年过节,粮油大米送至孤寡老人手中……一桩桩善举如星火汇聚,照亮了山乡的夜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将公益融入企业基因:朵伊斯教育公司每年减免校服费用20多万元,让贫困学子挺直脊梁,走进课堂。陈洪国深知,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他以企业之力守护着民族文化的根脉,让传统节庆与现代文明在交融中焕发出新生。

陈洪国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书法——“民困则思,思则善生”。这既是他的人生信条,亦是企业的行动纲领。在他看来,民营企业与党和政府始终是命运共同体。“我的公司是党的、是政府的,是时代给了我们机遇,我们必须回馈社会。”这份赤子之心,让顺骋实业先后荣获了“贵州省乡村振兴巾帼示范企业”“贵州省先进就业示范基地”“全省扶残助残先进集体”“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贵州省东西部协作扶贫车间”“贵州省新冠疫情防控捐赠爱心企业”“六盘水市就业扶贫基地”“六盘水市东西部协作一县一企农村劳动力稳岗就业基地”“六枝特区教育培训基地”“六枝特区创新创业基地”“六枝特区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扶基地”等多项荣誉。

而在农业领域,陈洪国的布局更显深远。从上海交大农学院学成归来后,他以专业视角重新审视企业发展,将“提能增效”注入贵州向日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基因。通过引进智能种植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公司推动酸菜原料种植效率提升30%,带动基地周边农户年均增收突破5万元。他常说:“农业是根,根深才能叶茂。”这份对土地的敬畏,让他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播撒下更多可能——从酸菜原料的标准化种植,到预制菜产业链的延伸,每一步都凝聚着科技赋能与传统智慧的碰撞。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陈洪国的目光投向了更远方。他将企业发展置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全局,提出了“三个期望”:期望农业专家指导产业升级,期望品牌导师助力价值提升,期望将“黔菜酸”产业打造成“贵州名片”。这种与时代同频共振的战略眼光,彰显着民营企业家的格局与担当。更宏大的愿景,在于构建全产业链生态。从蔬菜种植到深加工,从技能培训到文旅融合,陈洪国立志要打造一条“酸菜+”的产业长廊,让六枝特区的青山绿水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他坚信,当酸菜厂机器的轰鸣声与田间劳作的欢笑声交织,当传统技艺与数字营销共振,贵州的酸香必将飘得更远,乡村振兴的答卷也将愈加厚重。

 

从乌蒙深处到黄浦江畔,从传统工艺到现代商业,陈洪国用20余年的奋斗诠释着“小酸菜大产业”的深刻内涵。他以酸味为纽带,连接起历史与未来、传统与现代;以产业为桥梁,跨越城乡鸿沟,铺就共富之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这位新时代的“酸王”正带领着顺骋实业,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在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上续写新的辉煌篇章。当贵州的酸菜香飘四海,在那一抹动人的酸味里,必定闪耀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璀璨光芒!

标题:贵州顺骋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洪国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cjxw/46834.html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