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壶问道 以针为笔 ,书写无疾苦的天下梦
——访天和堂中医针灸馆张科学医师
引言:一根银针 一生坚守
在中医针灸的广袤天地里,总有一些人以非凡的毅力和热忱,成为传承与创新的中流砥柱。张科学(曾用名:张程财),这位山西运城市天和堂中医针灸馆的灵魂人物,正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的一生,是与中医针灸紧密相连的一生,是为解除患者病痛而不懈奋斗的一生,更是为传承中医文化、培育中医人才而无私奉献的一生。
在山西运城市盐湖区东城街道槐中北路(槐树凹)北三巷30号,金马6号公馆的门面房:天和堂中医针灸馆。它就是由张科学一手创办,自2016年开馆以来,便在当地中医针灸领域崭露头角,渐渐成为了众多患者信赖的健康之所。
在天和堂中医针灸馆的诊室里,年过七旬的张科学医师正专注地为一位患者施针。他的手指轻轻地捻动银针,银针起落间似有韵律在流淌,仿佛在弹奏一曲无声的乐章。墙上挂着的“大医精诚”匾额,在阳光下泛着古朴的光泽,映照着他微微发白的鬓角。这位年过七旬的老医师,用一生时间践行着一个朴素的愿望:愿天下人无疾苦。
萌芽:初窥中医之门
1955年,张科学(曾用名:张程财)出生在山西永济县(今:永济市)卿头镇务农庄村的一个普通家庭。彼时的中国晋南乡村,传统中医虽历经风雨,但在民间却依然有着深厚的根基,是百姓们祛病延年的倚仗。张科学的童年生活,时常能看到邻里乡亲因中医的神奇疗效而恢复健康,这让他对中医产生了朦胧的兴趣。家中长辈偶尔提及的中医典故和草药知识,也如同散落田垄的种子,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中医的种子。
少年时期,张科学在学业之余,开始主动接触一些简单的中医书籍。尽管那些晦涩的中医理论让他时常感到困惑,但他骨子里那股对知识的渴望与对中医的热爱,促使着他不断钻研。他常常在图书馆中一待就是一整天,沉浸在中医经典的世界里,从《黄帝内经》的天人合一理念,到《伤寒杂病论》的辨证论治方法,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他对中医认知的新大门。
求学:苦寻针灸真谛
1973年,张科学开始在本地的卿头人民医院实习,正式踏上了系统学习中医的征程。实习期间,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专业知识,抓紧一切时间全神贯注地聆听教授们的讲解,下班后则一头扎进图书馆。他深知,中医不仅是理论的传承,更是实践的艺术,因此,他积极参加各种临床实践活动,跟随带教老师出诊,学习如何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治疾病。
1979年,张科学的父亲张培荣担任运城市席张供销社主任。在即将退休之际,恰逢国家政策允许子女顶替接班。为了儿子的前程,父亲将张科学的所有手续办理到了运城市席张供销社,使他正式成为供销社的一员。在供销社工作期间,张科学仍然始终热爱医学事业,常常利用业余时间热心为同事们看病扎针。父亲见他如此痴迷医学,多次尝试通过关系将他调入医疗行业的某家医院,但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手续一直未能顺利办理。
尽管未能转入医疗行业,但张科学对医学的热情丝毫未减。他的家乡务农庄村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卫生所,村民们看病十分不便。为了让乡亲们能够就近就医,张科学毅然决定利用自己的医学知识为村民服务,逐渐成为村里不可或缺的健康守护者。1986年,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及相关部门备案,张科学协助家人在当地开设了一家正式的村级卫生所。
为进一步提升医学技能,张科学医师在1987年8月至1990年8月期间,在运城地区中医针灸学校进行了为期三年的系统学习与进修。随后,1996年12月至1999年12月,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完成了另一轮为期三年的深造。紧接着2000年3月至5月,又在成都市进修学习小针刀技术,并获得了《中国针刀医学会》的研修证书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同年7月,他参加了在广西南宁举办的“首届中华特色名医论坛年会”,并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对尖锐湿疣的治疗及机理的探讨》的论文。该论文经过专家评审,被年会录用,并荣获论文证书及大会合影留念。
立业:初显医者仁心
1990年8月,张科学在运城地区中医针灸学校进修毕业,怀揣着对中医事业的满腔热情,回到了家乡永济。他进入了当地一家医院的中医科工作,开始了他的行医生涯。在医院里,他每天都要面对大量患者,其中不乏一些被病痛折磨多年的疑难杂症患者。但他从不抱怨,总是以饱满的热情和耐心为每一位患者进行诊治。
张科学医师早年在其所在的供销社工作时,单位允许职工停薪留职从事其他职业。出于对医学的热爱,他办理了停薪留职手续。除了酷爱医学,他在文学写作方面也颇有造诣,时常在当地报纸上发表通讯报道等文章。后来,他被多地中小学校聘请,给中小学生讲授如何快速写作文。在断断续续的十年间,他先后在运城地区各县市及周边省份,如陕西潼关、河南三门峡地区的陕县、灵宝、渑池、义马、卢氏等地的中小学校巡回演讲,分享作文写作方法与技巧,累计授课超过1000场,覆盖600多所学校。期间,他还先后出版了多本著作,包括《看读写改作文指导》、《快速作文法》、《优秀作文精选》、《快速作文与考场作文技法》等,深受各地师生的欢迎及好评。
在各地讲学期间,他时常遇到一些师生患病的情况,总是及时为他们义诊治疗,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2016年退休后,他在运城市内开设了一家中医针灸店,专注于传统中医针灸治疗。此外,他每年还外出拜师求学,先后学习了清罡针法、一针秒杀疼痛、三针疗法、八绝针法、九宫八卦针及百家针法等技术。目前,他仍在不断学习道医针灸、天医神针、异医祝由术等疗法,进一步丰富自己的医术。
张科学医师擅长运用针灸治疗各种疾病和健康问题。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他的调理和治疗范围广泛,涵盖各种疼痛、四高症(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多种妇科病及男科病、胃病、慢性病及疑难杂症(如失眠、抑郁症、中风面瘫、四肢麻木)以及多种皮肤病等。多年来,他治愈的病例不计其数,尤其在急性疼痛、胃病、失眠、中风面瘫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展望:为中医针灸事业奋斗终身
从七十年代到如今,张科学已经在中医针灸领域耕耘了四十多个春秋。在这四十多年时间里,他见证了中医针灸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为中医针灸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退休后所创办的天和堂中医针灸馆,已经成为当地中医针灸的一张亮丽名片,吸引着众多患者前来就医。
除了日常诊疗工作,张科学医师还十分注重中医针灸知识的传承与普及。他经常参加各类中医针灸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们分享自己的临床经验和心得体会,同时也积极学习最新的针灸技术和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同时,向居民们宣传中医针灸的基本知识和养生保健方法,让更多人了解中医针灸的魅力和优势,增强大家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同时,张科学也希望能够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推动中医针灸的创新发展。他计划开展一系列科研项目,研究针灸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和创新治疗方法,为中医针灸的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他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医针灸这一古老的医学瑰宝一定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结语——
张科学医师凭借着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以及对中医针灸事业的执着追求,在山西运城市天和堂中医针灸馆这片天地里,为患者们解除病痛,带来了健康和希望。许多患者病愈后想送锦旗表达感谢,但他总是婉拒。他的愿望是:希望天下人无疾苦,健康常伴。
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医针灸的博大精深,成为当地中医针灸领域的一面旗帜。相信在他的努力下,天和堂中医针灸馆将会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福祉,中医针灸这一传统医学瑰宝也将在他的传承与发扬下,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联系电话:13133419443
标题:天和堂中医针灸馆张科学医师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sssh/46931.html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