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兴安盟突泉县太平乡五三村农户家的菜园。 (段星宇摄影)
在兴安盟突泉县太平乡五三村庭院种植大蒜的历史已有30多年。 村民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土壤条件和历代积累的丰富栽培经验,扩大五三村紫皮蒜栽培规模。
目前,紫皮蒜栽培产业已成为村落经济的主导产业,更多的人通过栽培紫皮蒜而致富。
他正在整理为农民织的大蒜辫。 (皇甫万里摄影)
太平乡党委书记杨宝田介绍说,院里种紫皮大蒜实现了一年忙碌的半年,半年两毛钱,适合劳动强度不高、效益差、特别是劳动能力差的老人和贫困群众。
现在的五三村200多亩庭院土地可以生产约400万头大蒜,亩产1万多亩。 农户人均增收5000元。 五村的建段立卡贫家29户56人,现在已经全部脱贫。
图为村民许贺春笑着捧起自己的紫皮蒜。 (皇甫万里摄影)
66岁的许贺春家的院子里,放着很多编成辫子的紫皮蒜,一根蒜辫编着100头蒜。 他指着自己院子里的菜园和记者算了一笔有钱人的账:在我家的地里,春天种大蒜可以先收蒜苔,然后收紫皮大蒜,再种一棵白菜。 亩地产大蒜2万头左右,每头5角,卖1万元。 亩产蒜苔400斤左右,每斤5元,收入2000元。 白菜可以收两万斤左右,一斤两角,收入4000元。 总收入1.6万元,除去价格,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图为村民王金霞的脸上充满了幸福的笑容。 (皇甫万里摄影)
67岁的建段立卡贫困者王金霞一直在说政府给了她帮助。 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
年王金霞的丈夫因病去世,给本来经济状况就很差的家庭带来了雪上加霜。 年扶手单位、帮主干部开始帮助她快速发展庭院栽培:许贺春是村里的农业技术宣传员,他经常来我家地里讲紫皮蒜栽培技术,村里的工作人员和村里的干部又帮我种了种子。 紫皮大蒜成了我家脱贫的紫富美。
王霞家漂亮的庭院(吴楠摄影)
王金霞的农家小院只有一亩地,但依然保养得很干净,田地更整齐。 她为自己地里的紫皮蒜感到自豪:这个院子不太大,但每年给我带来的好处不小。 除了自己吃的菜以外,我在种紫皮蒜。
标题:快讯:庭院种出小头蒜,五三村脱贫致富奔小康
地址:http://www.xunleidownload.com/xhxw/2016.html
心灵鸡汤: